紫府道宗玄诚子与须弥山慧明禅师联袂而来,名为调停,实为探查。幽冥帝晁盖不卑不亢、甚至略带强硬的回应,让两位圣地使者意识到,这新生的幽冥庭绝非可以轻易拿捏的势力,其底蕴与决心,远超他们之前的预估。
然而,就此退去,空手而归,不仅无法向宗门交代,更有损圣地颜面。玄诚子与慧明禅师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决断。言语试探已难有进展,不如在道法佛理上,称量一下这幽冥庭的真正斤两。若能在其最擅长的领域挫其锋芒,或许能迫使其在态度上有所软化,至少,也能为圣地后续决策提供更清晰的依据。
玄诚子手捋长须,目光扫过殿内,最后落在一直沉默不语、气息祥和中带着一丝悲悯的普智神僧身上,微笑道:“久闻普智大师乃音寺高僧,佛法精深。贫道不才,于道法一途略有心得。今日机缘难得,不知可否与大师切磋一番,论一论这道佛本源,教化之功?也好让我等见识一下,幽冥净土之佛法玄妙。” 他将“幽冥净土”四字稍稍加重,意在点出地府属性与佛门清净的潜在矛盾。
慧明禅师亦口宣佛号:“阿弥陀佛。玄诚道兄所言极是。普智师弟乃我佛门大德,竟投身此……幽冥之地,想必对佛法有非同寻常之见解。老衲亦愿闻高论,共参妙冢” 话中带刺,质疑普智的选择有违佛理。
顿时,殿内气氛为之一凝。所有人都明白,这是圣地使者在出题考教了。论道之胜负,虽不伤性命,却关乎道统颜面、势力底蕴,其影响深远。
晁盖端坐帝位,神色平静,并未出言阻止,只是淡淡地看了普智一眼。狄仁杰、刘晋元等人则面露凝重,吴用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拜月教主面无表情,李逍遥依旧喝着酒,似乎浑不在意。
普智神僧缓缓抬起头,脸上无喜无悲,眼中却闪过一丝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坚定。他双手合十,对玄诚子与慧明禅师微微躬身:“阿弥陀佛。道兄、师兄有命,贫僧敢不从尔?只是佛法无边,道法自然,皆在度化众生。簇虽名幽冥,然帝陛下怀慈悲心,行雷霆手段,正是为终结乱世,开辟净土,此乃大功德,大慈悲。道兄以‘幽冥’相质,却是着相了。”
开口第一句,便轻描淡写地将对方隐含的贬斥化解,并点出地府征伐的“慈悲”本质,立意高远。
玄诚子目光一闪,追问:“哦?依大师之见,杀伐征战,血流成河,亦可称慈悲?岂不闻‘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贵方连年征战,致使生灵涂炭,这与佛门戒律,与道门无为,似乎皆有不符吧?” 此问极为犀利,直指核心矛盾。
普智神色不变,声音平和却蕴含力量:“道兄所言甚是,杀伐确非善业。然,金刚怒目,方显菩萨心肠。世间有魔,荼毒生灵,若一味慈悲忍让,乃是纵恶,非真慈悲。譬如医者,遇痈疽之疾,需以刀圭除之,虽见血光,实为救命。圣朝失德,如下顽疾,帝陛下起兵,正是以杀止杀,以战止战,刮骨疗毒,此乃大勇猛,大担当!待扫清寰宇,再造乾坤,方可实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真境。此中先后因果,道兄乃有道真修,当能明辨。”
他以“医者治病”为喻,巧妙地将地府的战争行为解释为“必要的慈悲”,既回应了玄诚子的道家观点,又契合了佛门“降魔卫道”的精义,逻辑严谨,令人叹服。
玄诚子闻言,沉吟不语,似在咀嚼其中深意。
慧明禅师见状,接口道:“师弟妙解。然,佛众生平等,皆有佛性。圣朝君臣百姓,亦是众生。贵方征伐,岂非造下无边杀业,将来何解?又如何面对这因果轮回之报?” 他抬出佛门最根本的因果律来诘问。
普智眼中悲悯之色更浓:“师兄所虑极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此呢至理。然,因果非是宿命。我佛门亦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帝陛下征伐,非为私欲,乃为公义。此战之中,殒身之将士百姓,其业力因果,自有幽冥地府(机构)秉公断决,赏善罚恶。而陛下与吾等参与此战,所造杀业,亦愿一力承担,甘入地狱,以功德化解,以愿力超度。此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真义!若能以此战业,换得下太平,众生安乐,则此业,便是功德!”
他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钟,敲击在众人心头。将征伐的杀业,与救世的功德联系起来,提出以承担业力、甘入地狱的决心来行救世之事,展现了极高的佛法修为和宏大的愿力!这已远超寻常的佛理辩论,触及了菩萨行的核心精神!
慧明禅师浑身一震,白眉剧烈抖动,看向普智的目光充满了不可思议与震撼!他没想到普智对佛法的理解竟如此深邃决绝,这已近乎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宏愿!相比之下,自己执着于表面的杀业因果,反而落了下乘!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慧明禅师长叹一声,双手合十,对普智深深一躬,“师弟佛法精深,宏愿惊,老衲……受教了!此前妄言,还请师弟海涵。” 他心服口服,彻底收起了轻视之心。
玄诚子亦是神色肃然,拱手道:“普智大师所言,发人深省。杀伐慈悲,存乎一心。贵方能有如此胸襟愿力,实乃苍生之幸。贫道……佩服!” 连道门真修都为之折服。
殿内群臣,虽不全懂深奥佛理,但见两位圣地使者被普智一番言论得心服口服,亦是心中振奋,与有荣焉。狄仁杰、刘晋元相视点头,吴用羽扇轻摇,露出微笑。
晁盖端坐其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普智此番论道,不仅展现霖府佛门的精深底蕴,更在道义上彻底压倒了圣地使者的诘难,为幽冥庭的正当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普智神僧双手合十,谦逊道:“阿弥陀佛,道兄、师兄过誉了。贫僧一点浅见,不值一哂。佛法道法,皆是为度化众生。幽冥庭愿与下有识之士,共参妙法,同建净土。”
一番论道,高下立牛
玄诚子与慧明禅师再无试探之意,态度恭敬了许多。又客套几句后,便起身告辞,言明需回山禀报,匆匆离去。他们需要将今日所见,尤其是普智神僧展现出的佛法境界与幽冥庭的宏大抱负,详细禀告宗门。幽冥庭,已不仅仅是武力强横,其道统理念,同样不容觑。
经此“辩法论道”,幽冥庭不仅在武力上威慑了圣地,更在道统法理上,赢得了尊重。普智神僧之名,亦随此战,传遍圣地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