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府道宗玄诚子与须弥山慧明禅师,带着满心的震撼与凝重,离开了葬神谷,返回各自山门复命。他们在幽冥庭的所见所闻,尤其是幽冥帝晁盖那深不可测的威严、地府群臣展现出的恐怖实力与坚定信念,以及普智神僧那番蕴含大慈悲、大宏愿的佛法论辩,都远远超出了他们此前的预料。
数日后,两大圣地几乎同时对外发表了声明。
紫府道宗宗主紫阳真人昭告下:“今观象,帝星飘摇,幽冥星起,此乃命流转,非人力可强阻。我紫府道宗,秉承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之心,不涉世俗皇权更迭。唯愿各方以苍生为念,止戈息武。若起刀兵,望勿伤及无辜,勿毁灵山福地。道昭昭,好自为之。”
声明措辞玄奥,看似超然物外,实则明确表达了中立立场。不涉皇权更迭,即是默认了幽冥庭取代圣朝的“命所归”;要求勿伤及无辜、勿毁福地,则是划下了圣地超然的底线。这等于变相承认了幽冥庭的崛起,并暗示圣朝大势已去。
紧接着,须弥山方丈了空神僧亦传下法旨:“阿弥陀佛。世事如棋,因果循环。幽冥之地,亦有菩提。普智师弟宏愿惊,老衲感佩。我须弥山,乃方外之地,不管人间帝王事。唯愿众生离苦得乐。望执干戈者,心存慈悲,少造杀孽。善哉,善哉。”
法旨更是直接点出了普智之名,隐含认可之意。“不管人间帝王事”,等同于宣布放弃对圣朝的支持;“望执干戈者心存慈悲”,这“执干戈者”指的是谁,已不言而喻。佛门表态,比道门更为直白地倾向了幽冥庭。
两大圣地的声明,如同两道惊雷,在已经风雨飘摇的青云界炸响!
此前,尽管地府连战连捷,威震南疆,但许多观望势力,尤其是中域的那些千年世家、大宗门,内心仍存有一丝侥幸——毕竟,圣朝统治万年,底蕴深厚,更有两大圣地作为隐形的精神支柱与潜在靠山。只要圣地不表态,圣朝就还有翻盘的希望。
如今,这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紫府道宗与须弥山,作为道佛两脉的执牛耳者,其态度几乎代表了整个青云界修行界的风向标。它们的中立,在眼下局势中,无异于对圣朝的放弃!这意味着,从法理和道统上,圣朝已失去了最根本的支撑!
消息传开,下震动!
青云都,金銮殿。
“噗——!”
重病缠身的青云帝,在听到内侍颤声宣读两大圣地声明后,急怒攻心,一口鲜血喷在龙案之上,面如金纸,整个人瘫倒在龙椅中,气息奄奄。
“陛下!保重龙体啊!” 殿内群臣慌乱跪倒一片,太子与二皇子也暂时停止了争吵,面露惊惶。
“完了……全完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瘫软在地,老泪纵横,“圣地……连圣地都抛弃我们了……”
圣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
此前还在摇摆不定的各方势力,此刻再无犹豫。
镇西王皇甫嵩立刻下令封锁所有关隘,呈上措辞极其谦卑的奏表,声称“西陲苦寒,兵微将寡,唯愿为陛下守土,绝不敢有非分之想”,彻底断绝了与圣朝中枢的联系,俨然已成割据之势。
北境边军将领人心浮动,暗中与北冥魔渊势力接触者大增。
中域各州郡的督抚、世家,则纷纷阳奉阴违,截留税赋,招兵买马,或是暗中派遣心腹,携带重礼,千里迢迢赶往南疆,欲与幽冥庭搭上关系。
圣朝的政令,几乎出不了都千里之外!万里河山,看似依旧广袤,实则已是一盘散沙,风雨飘摇。
反观幽冥庭,声势则如日中!
两大圣地的中立声明,被地府外事院广为宣传,解读为“命所归,正道认可”。前来投靠的修士、世家、宗门络绎不绝,葬神谷外车水马龙,俨然已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晁盖趁势下令,由狄仁杰、刘晋元总领,吴用参赞,大肆招降纳叛,整顿内政,将新附之地迅速消化整合。由李逍遥、黑羽率领的前锋大军,更是势如破竹,圣朝边境守军或望风而降,或一触即溃,兵锋直指圣朝腹地核心——云梦大泽。
圣朝,这个统治了青云界万年的庞大帝国,在外无强援、内部分裂、象示警的三重打击下,已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其失败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
如今,唯一的悬念只剩下:幽冥庭将以何种方式,在何时,给予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舰最后一击?而圣朝内部,那些不甘失败的势力,又会进行怎样的垂死挣扎?
整个青云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支高擎着幽冥旗帜、正向北滚滚推进的钢铁洪流,以及那座巍峨耸立、散发着令人心悸气息的幽冥要塞之上。
圣地中立,圣朝势孤。时代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