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北漂小说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八百三十二章 姑奶奶送的礼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两千八百三十二章 姑奶奶送的礼物

张希婉目光中带着几分幽怨:“夫君有定力,能克制。可那胡仙儿呢?”

严桑桑也有些担忧:“胡仙儿可比黄时雪更大胆,动辄就要坦诚相待,扫榻相迎,巴不得与夫君睡在一起,而且那穿着,恨不得将——全都露出来,不知廉耻,还什么大唐风采……”

顾正臣苦笑摇头:“到了甘州,便会将她放下,直至丝路打开之后,送她们离开。”

一路缓行,于河口古镇渡过黄河,沿湟水向西,两日之后抵达红古城外。

城外,一眼望不尽的绿油油的良田,直接远山。

麦田,生机勃勃。

不少人正在田间弯着腰忙碌,好不容易直起腰杆,就是一顿猛捶,然后弯腰继续。

日复一日的佝偻劳作,许多饶腰杆再也没直起来过。

高四纬、沐晟驱马返回,至顾正臣的马车旁,沐晟道:“先生,打探到了,王保保之子此时并不在城内,而是与家人一起在城外的农田里除草,可能要到黄昏才会回城。”

顾正臣拉开帘子,看了看日头:“军士在城外驻扎,其他人想入城走走的,就去看看,不要闹事。”

高四纬领命,将消息传了出去。

顾正臣下了马车,只带了朱棣、冯克让,沿着麦田边的路走着。

朱棣询问:“王保保之子叫什么名字?”

冯克让摇了摇头:“蒙古名并不清楚,他在红古城用的名字是王宁,安宁的宁。”

朱棣看着沟渠里浅浅的水:“安宁也好,安稳也罢,只要他不以下犯上,没有其他心思,朝廷不是没有容人之量。就怕有些人,降而后叛,或阴谋算计,祸乱一方。”

冯克让踢开碍事的土块:“就兰州卫这些年的观察,他应该是真的厌恶了战争。”

朱棣笑道:“有人十年卧薪,不也是为了更大图谋?心驶得万年船。”

顾正臣没有什么,只是欣赏着田野,看看远处的山。

太阳将落。

不少人从田间走出,返回红古城或城外的家园。

疲惫的身躯,跌落到沟里的影子,是对丰收的渴望。

冯克让眯着眼,对顾正臣轻声道:“他来了。”

顾正臣顺着冯克让的目光看去,不远处的男人背着筐篓,面色黝黑,看着倒是朴实憨厚,但精神却是不错,与一旁的妇人与两个孩子笑着,妇人盘着的发髻上,竟还插着一朵黄色的花朵。

身处苦地,不忘花开。

顾正臣迈步走了过去,拦住了王宁去路,抬手道:“可是王宁?”

王宁打量了下顾正臣,又看了看朱棣与冯克让,拱手道:“正是在下,不知你们是?”

顾正臣抬手:“受故人之托,前来看看,可否借一步话?”

王氏担忧地看着,两个孩子也躲在了王氏身后,探出半个脑袋,目光忽闪着,有几分畏怕。

王宁将背篓放下,对王氏笑道:“无妨。”

顾正臣与王宁并肩而行,至一处树下停了下来。

王宁看着拍打树干的顾正臣,问道:“所谓故人,是托词吧。你们是官府中人?”

顾正臣仰头看着粗糙的槐树,上面的槐花还只是骨朵,并没有绽开,不过在其他地方,这个时候槐花好像已经落了。

“王兄吃过槐花吗?”

顾正臣问道。

王宁有些诧异,抬了抬头,认真地:“你可不要打这里槐花的主意,再过四五日,会有几十个孩子来这里,为的就是摘走槐花,让父母给蒸一次槐花。我的孩子也会来,那味道,很好。”

顾正臣拍去手上的灰尘:“羡慕啊,我已经好多年没吃上槐花了,总是匆匆在路上,比不上王兄这般安稳。这槐树,耐寒耐旱,不喜湿潮。所以,王兄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当下清贫,守在这里,不会再出去蹚浑水了吧?”

王宁看着顾正臣,这番话明显带着深意,没有过多的思索,平静地回道:“我只想活在这里,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即便是蹚浑水,那也是给孩子们抓泥鳅,捕鱼,或是挖沟引水灌溉。至于其他的浑水,我不想下去,太脏。”

顾正臣指了指一旁的沟渠:“你不想下去,可总有人想踹你下去,你又该如何应对?”

王宁谨慎地回道:“十几年前,我带人来到这里,落地生根。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想要将我送去沟渠里,明我身边的人,皆是良善之辈。”

顾正臣拿出一枚萨珊银币丢了过去:“这东西,你应该见过吧?”

王宁抬手顺势抓住:“粟特饶银币?我见过。”

冯克让、朱棣面色变得凝重起来,王宁这接银币的动作又快又准,明此人杀伐的根底还在,并没有因为岁月而变得迟钝。

顾正臣直言:“火祆教的人找过你吧?”

王宁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转而低下头:“找过,正如我所言,其他的浑水太脏,我不想下去。”

顾正臣观察着王宁的神情,一字一句地:“火祆教的浑水你不想下去,那翟教呢?”

王宁疑惑地看着顾正臣:“那是什么?”

从未听闻的陌生。

顾正臣收回了探寻的目光,看来,他根本不知道翟教的存在,只好道:“没什么,所以,你打算世世代代,在这红古城生活下去了?”

王宁笃定地回道:“这是我定下的家训!”

顾正臣迈步朝着来路走去:“既然是家训,那就坚持下去吧。安安稳稳地当个寻常百姓,未必是一件坏事。”

王宁跟着顾正臣,直至回到王氏与孩子身边,见顾正臣背着自己挥了挥手,不由喊道:“你是谁?”

顾正臣停了下来,转过身,伸手摘下了朱棣腰间的玉佩,走向王氏身后的男孩,弯腰将玉佩挂在了男孩麻布腰带上,拍了拍,笑道:“努力进学吧,做一个知书达理的少年。”

王宁看向儿子腰间的羊脂玉,惊讶地再次问道:“你到底是谁?”

顾正臣看着王宁,温和地笑了笑,转身迈开步伐,只留下了一句话:“权当是他姑奶奶送的礼物吧,另外,你有个表弟,名为朱尚烈,一切安好,那就都安好地过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