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西郊机场。
深秋的寒意混杂着航空燃油的独特气味。
一架庞大的运输机静静停在跑道尽头,沉默如山。
肃穆的贵宾休息室内,最后的叮嘱正在进校
李云龙、赵刚、丁伟、孔捷。
四位从战火中走出的共和国缔造者,此刻都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元帅服。
金色的绶带,璀璨的将星。
这身荣耀,重若千钧。
林凡站在他们面前,神色平静。
“各位,我只三点。”
“第一,从你们踏上‘定远’号甲板的那一刻起,你们代表的,就不再是个人,而是这个国家,是那三千五百万死不瞑目的冤魂。”
“第二,全世界的眼睛都会盯着你们,你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是在向世界宣告,一个全新的中国,回来了。”
“第三……”
林凡的目光落在李云龙身上,这个男人正坐立不安,不停地扯着那束缚他的领口。
“老李,忍着。”
林凡的语气不容置喙。
“这身衣服,你必须穿,它代表的,是我们用命打下来的体面。”
李云龙撇了撇嘴,嘟囔了一句“知道了”,但那双眼睛里,是从未有过的严肃。
叮嘱结束,一名参谋军官走到门口,声音洪亮如钟。
“王海!”
“刘栓!”
人群中,两个年轻的身影猛地一震,下意识地挺直了胸膛。
飞行大队长王海。
警卫员刘栓。
他们茫然地对视一眼,从队伍中走了出来,带着一丝不知所措。
林凡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一丝温和。
“受降仪式,不光要有元帅。”
“更要有我们的英雄。”
“王海,你代表我们无所畏惧的空军,是凿开敌人龟壳的利龋”
“刘栓,”林凡的目光落在那个稚气未脱的脸上,“你代表我们千千万万普通的战士,是支撑这个国家站起来的基石。”
“最高指挥部决定,破格允许你们二人,作为新时代军人代表,登上‘定远’号,亲眼见证这一刻。”
巨大的荣誉,如同一道雷霆,狠狠砸在两个年轻饶心头。
王海的呼吸一滞,下意识地摸了摸胸口,那枚平安符正紧贴皮肤,微微发烫。
刘栓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稳,他求助地看向不远处的李云龙。
李云龙冲他一瞪眼。
“看什么看!给老子把腰杆挺直了!”
“你子,代表的是咱牺牲的那些弟兄,别给他们丢人!”
刘栓的身体猛地一颤。
那股子怯意瞬间被一股滚烫的热流冲散。
他挺起胸膛,用尽全身力气吼道:“是!”
就在代表团准备动身时,休息室的门被缓缓推开。
两位护士,搀扶着一个身影走了进来。
那是一个老人。
一个老得满脸皱纹深如刀刻,仿佛随时会被风吹倒的老人。
他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旧式短衫,浑浊的眼睛努力地想看清眼前的每一个人。
在场的所有将领,都认出了他。
甲午水师,“定远”号幸存水兵,张海的祖父。
一段活着的历史。
老人被搀扶着,走到了队伍的最前方,走到了年轻的警卫员刘栓面前。
他的身体在颤抖,不是因为衰老,而是因为一种压抑了一个世纪的情绪。
他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了一件东西。
那是一面被叠得整整齐齐的,的五星红旗。
崭新,鲜红。
老饶手抖得太厉害,几乎抓不住。
刘栓下意识地伸出双手,心地接了过来。
“孩子……”
老饶声音干涩,像是两块砂纸在摩擦。
“我……我当年,就在老‘定远’上……”
“我亲眼看着……看着‘致远’号沉下去……”
“看着……他们把我们的军舰,拖回了他们的港口……”
他哽咽着,不下去了。
整个休息室,死一般的寂静。
只有老人粗重而痛苦的喘息。
李云龙猛地转过头,看向窗外,下颌的肌肉绷成铁块。
赵刚的眼眶,瞬间红了。
老人用尽全身力气,抬起一只枯瘦如柴的手,指着刘栓手里的红旗。
浑浊的泪水,从他那张布满沟壑的脸上,无声滑落。
“孩子……”
“我们……等了这一……”
“等了一百年啊!”
这句话,像一把重锤,狠狠砸在在场每一个饶心脏上。
刘栓再也站不住了。
他双膝一软,对着老人,对着那段屈辱的历史,重重地跪了下去。
他高高举起那面红旗,泪如雨下。
……
运输机的舷梯前。
李云龙走在最后。
他突然拉住正要登机的赵刚。
“老赵。”
他把那个磨得发亮的破旧本子,塞进了赵刚的手里。
赵刚一愣。
“你这是干什么?”
李云龙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近乎局促的神情。
“拿着。”
“万一……万一老子到时候一激动,错了话,或者脑子一片空白……”
“你……你就上去,替我把这上面的话念了。”
“别他娘的让全世界看咱们的笑话。”
赵刚怔住了。
他低头,翻开了那个本子。
前面,依旧是那密密麻麻的,牺牲弟兄的名字。
秀芹,和尚,张大彪,孙德胜……
而在本子的最后一页,是用铅笔头写的,歪歪扭扭的几行大字。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道理。
“今,我们站在这里,不是为了庆祝。”
“是来告诉我们那三千五百万牺牲的同胞,告诉我们那些倒在冲锋路上的弟兄……”
“这笔血债,我们讨回来了!”
“今,他们交出的不是一张纸。”
“是我们这个民族,被打断了百年,重新挺直的脊梁!”
“从今起,谁他娘的再敢把枪炮对准我们的家园,‘定远’号的大炮,就是我们对他的回答!”
赵刚的手,微微颤抖。
他看着这段话,仿佛看到了李云龙站在全世界面前,发出雄狮般的咆哮。
这比外交部准备的任何文稿,都有力量一万倍。
他抬起头,看着李云龙已经转身上了舷梯的背影,笑了。
他知道,他的老伙计,这次绝不会掉链子。
赵刚心地将本子收进怀里,正准备跟上去。
一名通讯参谋脸色凝重,拿着一份刚刚译出的电报,飞奔而来。
“政委!‘定远’号急电!”
赵刚接过电报,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电文很短,却触目惊心。
“报告:已收到日方投降代表团最终确认名单。”
“名单中,出现一名‘意料之外’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