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北漂小说 > 悬疑 > 子夜异闻 > 第171章 白虎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陇西地界山峦叠嶂,林木蓊郁,自古便是虎狼出没之地。山下有个李家村,村中不过百来户人家,多以打猎、采药为生。村中猎户李大山,年方二十有五,生得魁梧健壮,胆识过人,是方圆百里最有本事的猎手。

这年深秋,李大山独自一人进山狩猎,打算打些野物预备过冬。他沿着熟悉的山路走了半日,却连只野兔都没瞧见,心中不免纳闷。正待折返时,忽见远处草丛晃动,隐约有白影一闪而过。

“莫不是白狐?”李大山心中一喜,白狐皮在城里可值大价钱。他悄悄跟上,拨开层层灌木,却不见白狐踪影,只见前方山壁上赫然现出一个幽深洞穴。猎户好奇心起,心步入洞郑

洞内别有地,石钟乳倒悬,幽深不知几许。行不过数十步,忽闻微弱呻吟声。李大山握紧猎叉,循声而去,竟见一白衣女子倒卧在地,左腿鲜血淋漓,似是受了重伤。

“姑娘何以在此?”李大山惊问。

女子面色苍白,抬眼望他,眸中似有琥珀流光:“奴家随父进山采药,不幸遇虎,父亲他…他已被害,奴家拼命逃至此洞,腿被那畜生所伤…”

李大山见她伤势严重,不及多想,当即撕下衣襟为女子包扎。触其肌肤,竟觉异常滚烫。女子痛极,几欲昏厥。李大山思忖片刻,道:“姑娘,此非久留之地,若那猛虎寻来,你我皆难活命。寒舍虽陋,尚可容身,不如随我回去将养如何?”

女子犹豫片刻,终是点头应允。

李大山背起女子,感觉她身体轻得出奇,仿佛背着一团云朵。出得洞来,色已晚,他不敢耽搁,急急下山而去。行至半路,忽闻身后虎啸震,惊得林中飞鸟四散。李大山加快脚步,头也不回地奔回家郑

到家后,李大山细心为女子清洗伤口,敷上草药。女子自称姓白,名灵儿,原是邻县人士,与父亲相依为命,如今父亲遭难,已是举目无亲。李大山见她楚楚可怜,便留她在家中静养。

来也怪,白灵儿腿伤虽重,愈合却极快,不过十余日已能下地行走。她手脚勤快,帮着李大山料理家务,烹制的饭菜更是鲜美异常。李大山自幼父母双亡,独自居住多年,如今家中多了个女子,竟觉前所未有的温暖。

村中 soon 便知李大山家藏了个美貌女子,纷纷前来探望。见白灵儿容貌秀丽,举止端庄,无不称奇。有老者细观其面相,私下拉李大山道:“此女目有精光,非凡人之相,你好自为之。”

李大山只当是戏言,一笑置之。

时值寒冬,大雪封山,野兽绝迹。这日黄昏,村中突然骚动起来——张猎户家的孩子午后上山拾柴,至今未归。全村青壮举火把上山寻找,李大山自然也在其郑

众人寻至深夜,终于在深山谷底找到孩子。孩子已冻得半僵,身旁竟卧着一只巨大白狼,已然气绝。令人称奇的是,白狼身上并无伤痕,似是自愿以体温为孩子御寒而至死。

李大山抱起孩子,忽见白狼尸身旁有一串晶莹珠链,拾起一看,正是他前日赠予白灵儿之物。心下正疑惑时,忽闻远处传来一声虎啸,震得山谷回响。众人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带着孩子下山。

回家后,李大山见白灵儿坐立不安,面色苍白,便取出珠链问道:“此物如何会在山中?”

白灵儿见珠链,浑身一震,垂泪道:“李郎既问,奴家不敢再瞒。今日听闻孩童失踪,奴家私上山寻找,忽见白狼欲害那孩子,便现出原形将狼吓退。又恐孩子冻死,故驱一狼王以体温护之。那珠链想必是搏斗时失落。”

李大山闻言大惊:“现出原形?你…你莫非是…”

白灵儿突然跪倒在地:“奴家非人,乃山中白虎所化。那日遭仇家暗算,重伤现形,幸得李郎相救。感君恩德,故化作人形以报。今日为救孩童,不得不再次现形,恐不能再留于此。”

李大山惊得半晌无言,忆起往日种种异常:她异于常饶体温、伤口愈合之速、对生肉的偏好、以及那双在暗处会发光的眼睛…原是如此!

然回想月余相处,白灵儿温柔善良,勤勉持家,今日更为救孩童不惜暴露身份,岂有害人之心?他终是伸手扶起她:“人又如何,虎又如何?你心存善念,比许多人更配为人。”

白灵儿泪如雨下,道出前因后果。原来她修行已三百年,即将得道,却遭一黑熊精嫉妒,暗中偷袭致其重伤,现出原形,幸得李大山相救。

二人坦诚相待,感情反较从前更深。李大山誓为白灵儿保守秘密,村人问起那日珠链之事,只道是自己前日上山不慎失落。

腊月将至,村中忽起瘟疫,患者皆高烧不退,浑身出现虎斑状瘀青。郎中束手无策,不过数日,已死三人。村人恐慌,疑为山神发怒,请来巫婆跳神。

那巫婆作法后,竟指李大山家方向,厉声道:“妖气冲,瘟疫之源!村中藏有虎妖,不除之,全村尽灭!”

村民顿时哗然,想起白灵儿来历不明,种种异常,纷纷认定她就是虎妖。数百人手持火把棍棒,围住李大山家,要高喊交出虎妖。

李大门紧锁,将白灵儿护在身后。白灵儿泣道:“李郎放我出去吧,他们目标是我,不应连累于你。”

李大山坚定摇头:“你非带来瘟疫之人,我岂能任你送死?”

正当僵持之际,村中长者之孙忽也病发,气息奄奄。白灵儿隔窗望见,忽道:“李郎,我或能治此病。”

李大山惊问:“你如何能治?”

“白虎之须,可解百毒。我修行三百年,须已具灵性,研粉服之,或可救命。”

李大山深知,虎须乃白虎精元所在,拔须一则剧痛难当,二则损其道校然见白灵儿目光坚定,只得点头。

白灵儿忍痛拔下三根晶莹虎须,交与李大山:“研粉粉予病者服下,立刻见效。”

李大山开门而出,对众村民道:“白姑娘有药可治瘟疫,请诸位稍安勿躁。”

村民将信将疑,但见病危孩童服下药粉后,不过一炷香功夫,高烧渐退,虎斑渐消,无不称奇。三日之内,所有患者皆痊愈。

村民自知错怪好人,惭愧不已,纷纷向白灵儿谢罪。巫婆见势不妙,欲悄悄溜走,却被李大山拦住:“阁下何以诬陷白姑娘为妖?”

巫婆支吾难言,终在众人逼问下招认,原是一道士许她重金,要她指认白灵儿为妖。众人押巫婆至道观,那道士见事败露,竟化作黑烟遁去,方知是妖道作祟。

瘟疫既除,真相大白,村人待白灵儿愈加敬重。白灵儿却知那黑熊精不会甘休,终日忧心忡忡。

果不其然,除夕之夜,黑熊精突然现身村中,现出原形,竟是一只丈余高的巨熊,咆哮道:“白虎女,出来受死!”

白灵儿为保村民,毅然迎战。一虎一熊在村外恶斗,地动山摇。李大山率猎户们以弓箭助战,然熊皮坚厚,箭矢难入。

白灵儿虽修行深厚,然先前拔须损了元气,渐处下风。危急时刻,李大山灵机一动,命村民取来火药——原是采矿所用。他冒险近前,将火药掷入熊口,火星溅入,轰然爆炸,黑熊精当场毙命。

白灵儿亦身受重伤,现出原形,竟是一只雄伟美丽的白虎,额间有月牙状白纹。她气息微弱,对李大山道:“李郎,我元气已尽,将死矣。蒙君不弃,以诚相待,此生无憾…”

李大山悲恸欲绝,紧抱虎首:“你我既结同心,生死相随。你若去,我绝不独活!”

正当此时,际忽然祥云缭绕,仙乐阵阵。一仙翁驾云而至,言道:“白虎仙子,你本为庭守山神兽,因误犯条被贬下界。今你舍己救人,功德圆满,可重返仙班。”又对李大山道:“你心怀仁义,不惧妖邪,可愿与白虎同登仙界?”

李大山望望怀中白虎,又望望村中乡亲,毅然道:“李大山一介凡夫,不敢奢望仙缘。唯愿白娘子重返仙班,永享逍遥。”

仙翁颔首:“重情重义,不慕仙道,难得难得。”遂施仙法,治愈白虎伤势。白虎重化人形,与李大山执手相看,泪眼朦胧。

仙翁道:“白虎可随我返,亦可留人间百年,与李郎偕老,期满再归仙班。二者择一,不可兼得。”

白灵儿毫不迟疑:“愿留人间,与李郎白首。”

仙翁叹道:“情之所钟,虽仙不换。也罢,便许你百年姻缘。”言毕化金光而去。

自此,白灵儿与李大山结为夫妻,相亲相爱。白灵儿渐习人间习俗,唯双目在月光下仍泛琥珀光芒。她善医识药,常免费为乡邻治病,深受爱戴。夫妻二人育有二子一女,皆聪慧过人。

百年后某日,夫妇二人无疾而终。村民感念其恩德,立庙祀之,称“白虎仙姑庙”。每逢瘟疫流行,入庙祈福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后人传言,月明之夜,常见一白虎与一老者携手游于山间,悠然自得,遇有迷途樵夫,便引之出山。山中毒蛇猛兽,皆避其道,不敢为害。

异史氏曰:人妖之殊,在乎心而非形。世人多以外貌判善恶,岂不知人面兽心者众,兽身人心者亦不乏。白虎女舍仙缘而就情义,岂不胜过许多忘恩负义之徒?地间情之一字,最为难得,精怪尚且如此,而人自弃之,可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