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光启元年春,秦宗权攻取陕、洛、怀、孟等二十余州,占有大半中原,势力无二。
同年八月,秦宗权发兵攻打陈州。陈州刺史赵犨虽然兵少,但力战不屈。
唐廷下诏,以赵犨为蔡州节度使。赵犨乃与朱全忠结为姻亲,自此实力大增。
即便如此,秦宗权依旧势不可敌,当年于十月在八角击败朱全忠。二年七月,秦宗权复又攻陷许州,杀许州节度使鹿晏弘。
至光启三年春二月,朱温命朱珍为淄州刺史,派至东道招募兵士。旬月之内,应募者多达万余人,朱珍引所募之军四月八日回至汴州。
朱温喜道:有此万余精兵,我大事可成矣。
便欲与秦宗权决战,以报屡被欺凌之恨。此时闻报:秦宗权部将张晊屯于北郊,秦贤屯于版桥,各有十万人,栅栏相连二十里,势力强盛。
朱温遂召集诸将道:齐兵养精蓄锐以待时机,定会来进攻我等。秦宗权料我兵少,又不知朱珍招兵来到,必谓我怯懦,只能坚守而已。不如现在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于是亲自领兵,前往进攻秦贤营寨。
汴州将士奋勇争先,齐兵果然不设防备,被朱温接连攻克四座营寨,杀死一万多人,时人皆谓,必有神暗中相助。
秦宗权闻报大怒,使部将卢瑭领一万兵,在圃田北万胜戍沿汴水两岸扎营,跨河建桥,以控制河运。朱温乘胜鼓勇,复挑选精兵锐卒,五月三日从酸枣门出兵。
此时昏雾四合,闯营杀入,齐兵大败,被追杀二十余里,首将卢瑭投河自尽。
秦宗权引以为耻,遂从郑州亲带突击将领,径入张晊军营,亲临指挥作战。
五月八日,有郓州平节度使朱瑄、兖州泰宁节度使朱瑾兄弟两个,皆引兵前来,支持朱温;义成军也赶到汴州,共抗秦宗权。
朱温大喜,遂指挥宣武、兖、郓、义成四镇军马,在汴州北郊向秦宗权发起进攻。
秦宗权望见梁军兵强马壮,遂不敢出营。
朱温指挥各路军沿河攻击齐兵大营,从清晨寅时战至下午申时不停,杀敌两万余人,伏尸数十里,河水为赤。
到夜晚收兵,朱温命检点战利,闻报获得牛马、辎重、俘虏、武器铠甲,无可计数。
秦宗权、张晊当夜偷逃,梁军追至阳武桥不及而还。
至此梁、齐二军大战二十余日,数次交兵,朱温皆是以少胜众。秦宗权由是愤怒欲狂,败至郑州时下令屠城烧屋。复将兵力分散在陕、洛、孟、怀、许、汝等州,占据固守。
自此齐兵恐惧朱温成病,但凡闻朱温率军到达,守将必弃城逃走,无敢拒战者。
字幕:西元八八八年,唐昭宗文德元年。
朱温自任蔡州四面行营都统,率军进至滑州,相继攻克黎阳、临河、李固三镇,又占据洛州、孟州,解除西顾之忧。
五月,率宣武军大败秦宗权于龙陂,进逼蔡州城下,攻入北门。
十二月末,蔡州外城被破,秦宗权拒守内城。次年龙纪元年初,秦宗权部下申丛变节,打断秦宗权双腿囚禁起来,遣使出城,向朱温报告。
朱温大喜,奏请申丛为淮西留后。
不久申丛又被部将郭璠杀害,押解秦宗权以献。朱温派人以囚车将秦宗权解押长安。
唐昭宗前往延喜楼受俘,立命京兆尹孙揆将其斩首。
秦宗权临刑之前,在槛车里伸出脑袋,向孙揆辨解道:尚书大人!公看我秦宗权岂是造反之人乎?我对朝廷一片忠心,无处投效而已。朱温诬我造反,纯属冤枉!
围观百姓闻其如此辩解,无不捧腹大笑。
由此蔡州平定,昭宗诏令朱温加封检校太尉、兼任中书令,进为东平王。
镜头转换,按下中原,复东南。
中和二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代替高骈军政兼职。
高骈听到王铎加封都统,捋起袖子破口大骂,并上书为自己辩解:是陛下不用微臣,固非微臣有负陛下也。
朝廷下诏予以驳斥,并罢免高骈盐铁转运使之职,只加授侍中虚衔。
高骈于是割据扬州八年,不奉唐朝,自中兴名臣转为叛臣。晚年且又昏庸无为,又笃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
吕用之专断独行,动辄谮毁诸将,乃使上下离心。
光启三年,黄巢降将毕师铎复反,召另宣州观察使秦彦为助,出屯高邮,攻打扬州。
吕用之大慌,急召庐州刺史杨行密领兵来救。
然而杨行密还未抵达,扬州已经城陷,高骈被毕师铎所囚。九月初四日,高骈与其子侄皆被秦彦、毕师铎所杀。
杨行密闻讯,命全军将士为高骈穿孝,举哀出征,十月攻破扬州,杀秦、毕二人。
镜头闪回,叙述杨行密来历。
字幕:杨行密,原名杨行愍,字化源,庐州合肥人。原为庐州牙将,中和三年因平黄巢之功官拜庐州刺史,归属淮南节度使高骈节制。
高骈爱其忠勇,十分宠信重用,因“愍”字为离乱受难之意,用于名字不详,遂为其改名杨行密,待如己子。
杨行密出身贫寒,父为农夫,而且早丧。然而杨行密长得人高马大,孔武有力,能手举百斤重物,一日可走三百余里。
僖宗乾符年间,江淮地区反叛群起,杨行密因参加叛军失败被捕。
刺史郑棨因其相貌奇特,以为必是英雄,遂予以释放,募为州兵。杨行密其后奉命戍守朔方,不久提升为队长,守边期满返回。
当地军吏厌其叛贼出身,不予留用,要他再次出戍。临行之前,军吏问其所需。
杨行密大声道:我无所需,只要取你项上人头!
于是拔刀出鞘,当即斩下军吏首级,携带而出,趁此纠合同伙起兵为乱,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刺史郎幼复弃城逃走,杨行密于是占据庐州。
中和三年,杨行密为庐州刺史,为恩师高骈报仇,杀毕师铎、秦彦二人,兵入扬州。
闪回结束。杨行密见扬州城中仓库空虚,便欲弃之,逢孙儒攻破高邮,恐惧未校
门客袁袭进言:今有海陵镇使高霸,亦是高骈旧将,将军何不迎入扬州,共抗孙儒?
杨行密恍然大悟,便以高骈所遗军令召调高霸,使其率兵进入广陵。
高霸见是故主大令,引兵到至广陵。杨行密心下略定,便欲命其去守长,以卫扬州。
袁袭摇头,复又献策:将军诱使高霸而来,其早晚必知,知其内情则必怀二心,焉能复为将军所用哉?况若将军能胜孙儒,则不必召高霸至;如若不胜,长岂归将军所有?依在下之计,不如杀掉高霸,而吞并其部,为将军所用。
杨行密信以为然,于是前往广陵,以犒赏军卒为名擒杀高霸,得其部下数千人。
其后不久,孙儒亦吞并秦彦、毕师铎兵马,举众攻打扬州。
杨行密见众寡难敌,欲逃海陵。袁袭谏道:海陵难守,不如庐州城池完好,粮草充实,且乃将军所封故地,可先据之,以作后图。
杨行密言听计从,复退庐州。
杨儒遂入扬州,以为得计,并未乘胜追击,致使杨行密得脱,复养成气势。
杨行密在庐州养息已久,便问袁袭:我欲整装兼程而行,西取洪州,未知可乎?
袁袭谏阻道:钟传新得江西,势头正盛,不可图谋。昔秦彦进入广陵时,曾召池州刺史赵锽托以宣州。今秦彦已死,赵锽失其依恃,而守宣州非其本意,城守松懈易取。况某素知赵锽为人,绝非将军之敌,故为将军所计,宜取宣州为上。
杨行密于是率军攻打赵锽,战于曷山,旗开得胜。进而围困宣州,赵锽果然不肯坚守,弃城逃去,被杨行密追上杀死。
杨行密于是进入宣州,以此为巢穴割据自立。
龙纪元年,唐廷册封杨行密为宣州观察使。大顺二年,杨行密攻取滁州、和州。景福元年,复取楚州,由此养成势力,称霸东南。
孙儒自从赶走杨行密,进入广陵,时久却不能守,于是焚毁城池,杀死老弱病残百姓以为军食,驱赶部众渡江,号称五十万,进攻杨行密。
杨行密部将田頵、刘威等皆被孙儒击败,杨行密大迫,遂想退走铜官。
谋士戴友规进言:孙儒虽然来势凶猛,将军可集中兵力挫其先锋,不必力战。待相持既久,其兵力疲惫,士气大挫,便如前番虽得广陵,而不能守也。若将军此时弃城而走,彼数十万大军追至,岂非束手就擒耶!
部将刘威也进言道:戴先生之言是也,望将军从之。彼军虽众,我只需背城坚守,可以不战而疲敌兵,逃则无幸焉。
杨行密赞其二人之论,遂固守楚州,避而不战。
未及半年,孙儒果然营中粮草不足,且又发生大瘟疫,三军皆病。杨行密遂尽其所有,倾举国军队以出攻打,大败敌军,孙儒战败被俘。
杨行密此时志得意满,命将孙儒推出斩之。
孙儒凛然不惧,大步出帐,却回头对刘威道:我闻劝杨行密避战不出者,便是先生妙计耶?倘我帐下有若先生之能者为我谋之,又安得此败!
于是出帐,从容就死。
杨行密重赏袁袭、戴友规、刘威三士,收降孙儒部众数千,选其精锐编练成骑军,皆命于甲胄之外复穿黑衣,称为“黑云都”,作为亲军,使心腹大将统领,此后坚不可摧。
景福元年八月,杨行密再入扬州,唐朝诏封其为淮南节度使。乾宁二年,又加拜杨行密为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杨行密遂以田頵镇守宣州,安仁义镇守润州。
升州刺史冯弘铎闻之,率众前来归附。
杨行密又派田頵等四出攻掠,自淮河以南、长江以东各州比被陆续攻下。复又向东进攻苏州,擒获苏州刺史成及,镇东军节度使钱镠为其兵锋所逼,固守杭州而不敢出。
字幕:钱镠,字具美,字婆留,杭州临安人。
唐大中六年二月十六日,钱镠生于临安县石镜乡,大官山下临水里钱坞垅。
相传其出生时现红光,且相貌奇丑,父钱宽认为不祥,欲弃于屋后井中,但因祖母阿婆怜惜,方得保全性命,因而取乳名婆留。
钱镠自幼学武,擅长射箭、舞槊,对图谶、纬书也有所涉猎,成年后以贩卖私盐为生。
乾符二年,浙西镇遏使王郢拥兵作乱,石镜都镇将董昌招募乡勇平叛。钱镠时年二十四岁,应募投军,被董昌任命为偏将,随军平定王郢之乱。
乾符五年,宣州、歙州一带朱直管、曹师雄、王知新等群盗蜂起,聚兵劫掠。钱镠率军一一讨平,因功被授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镇海军右职。
乾符六年,黄巢军劫掠浙东,进犯临安。钱镠先是虚张声势,其后诱敌伏击,以少胜多;而后又设疑兵计,使黄巢不敢进攻杭州。
广明元年,董昌聚集杭州各县乡兵勇,组建八都兵,以钱镠为石镜都副将。高骈召董昌、钱镠前往广陵,并对诸将称赞钱镠,谓其将来成就必能超越自己。
中和二年,越州观察使刘汉宏与董昌不和,命弟刘汉宥与都虞候辛约进驻西陵,欲吞并杭州。钱镠率八都兵渡过钱塘江,偷袭刘汉宥,火焚其营寨。
刘汉宏又命部将黄珪、何肃屯兵诸暨、萧山,亲自率军督战,但都被钱镠击溃。何肃、辛约战死,刘汉宏扮作屠夫,方始侥幸逃回越州。
中和四年,唐僖宗以宦官焦居璠为杭越通和使,劝令董昌与刘汉宏罢兵和解。二人皆不肯奉诏,刘汉宏命朱褒、韩公玫、施坚实等率水军屯驻望海,与董昌对峙。
光启二年,董昌命钱镠进攻越州,并允占领浙东后,便将杭州授于钱镠。
钱镠遂率军出平水,开山路五百里,直趋曹娥埭,收降浙东将领鲍君福。复进屯丰山,而后攻破越州。刘汉宏败走台州,被台州刺史杜雄生擒献于钱镠,斩于会稽。
董昌遂移镇越州,果将杭州让于钱镠。光启三年,董昌为越州观察使,钱镠则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
不久浙江西道、淮南道先后发生兵变,镇海节度使周宝被部属刘浩、薛朗驱逐,逃到常州。苏州被六合镇将徐约攻取,淮南节度使高骈则被部将毕师铎囚禁。
钱镠命部将成及、杜棱攻破常州,将周宝接到杭州,但周宝不久便因病而死。
杜棱乘胜而进,又攻取润州,逐走刘浩,俘获薛朗。
钱镠处死薛朗以祭奠周宝,而后命从弟钱銶击破徐约,被唐昭宗任命为杭州防御使。
与此同时,庐州刺史杨行密起兵攻入淮南道,与孙儒、钱镠混战数年,终杀死孙儒,占据淮南道及浙江西道润州、常州。
苏州则被钱镠占据,并收编孙儒残部,组建武勇都。
景福元年,唐昭宗在越州设置威胜军,任董昌为威胜军节度使、陇西郡王;又在杭州设置武胜军,以钱镠为武胜军都团练使。
钱镠遂占据浙西数州之地,任用杜棱、阮结、顾全武、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等一班文武,势力逐渐壮大。
闪回结束。便在此时,杨行密擒获苏州刺史成及。钱镠为其兵锋所逼,固守杭州。
景福二年,钱镠升任苏杭观察使,征发二十万民夫以及十三都军士,修筑杭州罗城。唐昭宗又拜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承认其对浙江西道统治权。
乾宁二年,董昌野心膨胀,在越州自立为帝,建立大越罗平国,改元顺,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
钱镠谏道:明公闭门为帝,致诛九族、百姓涂炭,何如为节度使,能得终身富贵耶!
董昌闻言,怒而不听。
同年五月,唐昭宗诏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令其讨伐董昌。
董昌命部将陈郁、崔温屯兵于香严、石侯,并向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求救。钱镠趁其救兵未至,便命顾全武进攻越州,斩杀守将崔温,击败徐珣、汤臼、袁邠等。
不久越州城破,董昌被俘,在押赴杭州途中投江自杀。
同年十月,唐昭宗改威胜军为镇东军,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又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恕其九死。
钱镠前往越州受命,而后返回杭州,以越州为东府。
从此钱镠基本控制两浙,但因与杨行密边界相邻,免不得为争地盘权利,常相攻击。
镜头转换,按下东南,复江淮。
乾宁四年,兖州朱瑾被朱全忠攻击,遂遣使寄书,向晋王求救。
李克用派李承嗣率兵援助,却被朱全忠梁军所败,朱瑾与李承嗣奔附杨行密。
杨行密得其淮北精骑,军力愈壮。朱全忠派葛从周、庞师古攻打寿州,杨行密便以兖州骑兵为主力,在清口击杀庞师古,葛从周逃走。淮南军追到渒河,又大败梁军。
朱瑾至此,方觉出了一口恶气,但心中犹嫌不足,尚存未解之恨。
按下江淮,复东南。乾宁五年,钱镠复欲夺还苏州,与杨行密手下大将周本战于白方湖。最终周本战败,苏州复又归于钱镠。
复元年,杨行密派李神福攻钱镠,战于杭州,又大败钱镠军。此后杨行密与钱镠有战有和,互无胜败。
光化元年,钱镠将镇海军治所由润州迁到杭州,并加检校太师。
唐昭宗命将其画像绘于凌烟阁上,诏改其乡里为广义乡、勋贵里、衣锦城。
钱镠平定两浙之后,基本停止征讨,开始与民休息。然由于三面受敌,仍经多次边境保卫战,主要对手就是淮南节度使杨行密。
复二年,钱镠进封越王。
时有麾下二将,乃是武勇都左右指挥使徐绾、许再思,趁钱镠出巡衣锦城时起兵叛乱,攻打杭州内城。
钱镠闻报轻骑而还,偷偷潜入杭州,派马绰、王荣、杜建徽等人分别防守各城门,又命顾全武前往东府备变,以防叛军占据越州。
顾全武担心叛军会向淮南求援,建议钱镠先与杨行密联姻。
钱镠遂使第六子钱传璙,随顾全武前往广陵向杨行密求婚。与此同时,徐绾果然亦向淮南大将宣州节度使田頵求救。
顾全武到至广陵,游杨行密道:观今日之势,田頵尾大不掉,不复愿为大王所制也。若使其得志,则必为大王心腹之患,更甚于钱王外境之忧。大王若召回田頵,钱王愿以亲子钱传璙为质,与大王联为姻亲。则江淮与吴越连为一体,其谁能与抗耶!
杨行密信以为然,遂将爱女嫁给钱传璙,即命田頵回军。
田頵领命,只得带徐绾、许再思返回宣州,但却将钱镠子钱传瓘留为质子,又索要二十万缗犒军钱,聊以泄愤而已。
自此钱镠与杨行密本是吴越之仇,翻作秦晋之好。
复二年三月,唐昭宗被困岐王李茂贞驻地凤翔,偷派江淮宣谕使李俨前至宣州,拜杨行密为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封吴王,使其统兵讨伐朱全忠。
又传诏旨,加封其部下诸将:朱瑾为平卢节度使、冯弘铎为武宁节度使、朱延寿为奉国节度使,皆为遥领其职;加武安节度使马殷为使相,令即日起兵,北上勤王。
杨行密奉旨,便于复三年起兵,以李神福为鄂岳招讨使,命其领兵进攻鄂州杜洪。
荆南刺史成汭前来救援杜洪,被李神福击败于君山。
朱全忠梁军攻打青州,刺史王师范派人来向杨行密求救。
杨行密乃派王茂章救援,大败梁军,杀其领兵大将朱全忠兄子朱友宁。由此朱全忠大怒,亲率二十万大军进攻王茂章,又为王茂章击败。
田頵趁机背叛杨行密,袭击升州,擒李神福妻子儿女,奔归宣州。
杨行密召李神福讨伐田頵,田頵派部将王坛迎击,又送信给李神福,以其妻子性命招降。李神福回复:某自微末卒从吴王起事,今为大将,岂忍背离恩德,而顾恋妻子乎!
立斩来使,自绝退路,军士皆为感奋。
行至吉阳矶时,田頵命以李神福之子李承鼎为质,于肉军阵前再次招降。李神福呵叱左右射杀其子,继而挥师猛击,大败王坛。
杨行密另派台蒙引军自侧背攻击,田頵战败被杀。
便在田頵起兵之时,吴王部下另一悍将安仁义听,以为兄弟同气连枝,随后亦反,焚烧东塘,袭击常州。常州刺史李遇出战,于阵前破口大骂。
安仁义止军道:李遇何敢骂我?此处必有伏兵,三军速退。
李遇伏兵果然出击,追到夹冈。安仁义插旗于地,解甲吃饭,李遇军不敢追击。
安仁义离开常州,率部进入润州。
杨行密闻报,遂招回王茂章、李德城、米志诚诸将,自青州回师向南,率兵围困润州。安仁义闻是他三人领兵,坦然不惧,只是冷笑而已。
当时在吴军诸将之中,首推朱瑾擅长用槊,其次米志诚擅长射箭,皆为佼佼者。而安仁义颇以射箭自负,对众道:米志诚以十分之弓,不及朱瑾一分之槊;朱瑾以十分之槊,又不及我安仁义一分之弓。
于是出城交战,果然引弓而射,箭无虚发,射杀吴军多将。
王茂章等畏惧,不敢接近,安仁义乃引军离开润州,据守广陵。
杨行密爱惜其勇,复念旧情,又想招降。安仁义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王茂章等恐其投降后复为吴王宠信,于是乘其懈怠,挖地道入城,捉住安仁义,斩于广陵,振旅还师。
自此两员上将叛亡,吴王军力便衰。
佑二年,杨行密犹念朝廷勤王除贼密旨,再次发兵北上,派部将刘存溯江西攻鄂州。刘存引领步骑舟师,水陆齐头并进西行,不一日到达江夏之地,兵围鄂州,下令焚烧城池。城中梁军渐渐不支,城门开处,便欲要突围而出。吴军众将见状,纷纷请令赶快攻击。
刘存道:此时城内大半为朱全忠部下汴州之军,并无死守之志,皆欲北奔故乡。我若拼力攻击,其必复入城内死守。不如使敌人离城而去,则城池可取。
于是网开一面,使梁军自走。俄而城门大开,汴军一拥而出,果然四散而走。
刘存不令追杀逃兵,只管趁机夺城。是日果然城陷,执拿武昌军节度留后使杜洪,及鄂州守将曹延祚,押送吴王,穷斩其余部众。
吴王杨行密见到杜洪,责问道:尔占据鄂州,屡杀朝廷信使,又随同朱全忠逆贼弑主,与孤为仇。我军还时,复为逆贼断后抗拒勤王之兵,今既被擒,预定何如取舍?
杜洪再拜谢道:大王不必多言,人为知己者死,某不忍有负朱公。
杨行密愠怒,遂命将杜洪与曹延祚皆斩于扬州市曹。
刘存既占鄂州,吴王便命其为留守节度使,待命北进。此年九月,朱全忠大军南下,命部将杨师厚攻破襄州,荆襄节度使赵匡凝奔归杨行密。
襄阳既失,汴州梁军威势大壮,吴军北上计划顿阻,宣告破产。
杨行密闻报大忧,因而得疾,挨至十一月去世,时年仅五十四岁。
唐帝闻知,乃下诏赠谥号为吴武忠王,使其长子杨渥继立。
赵匡凝见杨行密已死,自己虽然客居扬州,但对杨渥并不礼貌,吴国诸将皆厌恶之。
杨渥举行宴会时,因喜吃青梅,赵匡凝则笑道:此物切勿多食,易发儿热。
淮南诸将谓此言是对杨渥大辱,皆怀不忿之心。杨渥也怒,即命将其迁往海陵。
杨行密死后,吴国北上勤王之事便成虚话。其后鄂州亦被武安军节度使马殷攻取,吴国留守使刘存被杀,则刘渥更无北伐之力。
字幕: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人。
马殷早年家中困苦,以木匠为业,却常自称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唐中和四年秦宗权据蔡州叛乱,马殷应募从军,成为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部下,很快便以勇武闻名军郑
景福元年,孙儒战败被杀,部众大都投靠杨行密,惟刘建锋、马殷不降,收拢残部七千人,南下前往洪州。
刘建锋被推举为主帅,马殷为先锋指挥使,行军司马张佶为谋主。三冉达江西之时,兵马已达十万。
乾宁元年,刘建锋进入潭州醴陵。潭州刺史邓处讷派邵州指挥使蒋勋、邓继崇驻守龙回关,以为防备。
马殷遣使劝降蒋勋,刘建锋则命人穿上邵州军衣甲,冒打旗帜,前往潭州。
潭州守军不备,开门应纳。刘建锋遂斩杀邓处讷,自称武安军留后。次年,唐昭宗任命刘建锋为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为内外马步军都指挥使。
蒋勋向刘建锋求取邵州刺史被拒,便与邓继崇起兵为乱,一同攻打湘潭。乾宁三年,马殷前往邵州平定蒋勋之乱,刘建锋却在潭州被部下陈赡所杀。
众将杀死陈赡,推张佶为留后。张佶在前往府衙时堕马受伤,以为不吉,便对众将道:马公有勇有谋,为人宽厚,比我更适合为帅。尔等当奉其为主,共谋富贵功名。
当时马殷正在攻打邵州,众将便派人前去,请其回来就任。
马殷得知刘建锋被杀,张佶推举自己为首,犹豫不决。
亲信姚彦章劝道:将军与刘龙骧、张司马,可谓三人一体,不分彼此。如今刘龙骧被杀,张司马受伤,正是意使将军为帅。赐不受,必获其咎。
马殷于是命部将李琼继续攻打邵州,自己则星夜返回潭州,来见张佶。
张佶将留后使之位让给马殷,自己亲率众将参拜,定下君臣名分。马殷仍命张佶为行军司马,并命其代替自己引领部兵,攻打邵州。
不久邵州终被攻克,蒋勋被杀,潭州诸郡皆得平定。马殷被朝廷任命为潭州刺史、判湖南军府事,不久复为武安军留后。
当时湖南治下七州,除潭、邵二州之外,衡、永、道、郴、连五州尚被他人占据。因此马殷虽受朝廷授爵,但却闷闷不乐。
大将姚彦章知道主公心思,于是出班进言,请求收复湖南五州,并举李琼为将。
马殷被姚彦章中心事,不由大喜,当即准允其请,遂命李琼与秦彦晖各领一支军马,先去攻取衡州、永州。
二将鼓勇前往,马到成功,走马取了二州,毫不费力。
光化二年,马殷复命部将李唐攻取道州,不久李琼又取郴州、连州。未至一年时间,湖南全境皆被平定,尽属马殷。
静江节度使刘士政闻报大惊,急命部将陈可璠、王建武屯兵全义岭,以为防备。马殷却不欲与刘士政为敌,遣使前往修好,却被陈可璠将使节阻于边境,恶语拒绝。
马殷大怒,便命李琼率兵攻打静江军,一战而下,坑杀陈可璠等人。李琼复又乘胜而进,尽俘刘士政及其一班文武众官,取其治下领地。
唐昭宗光化四年,马殷平定湖南七州,被朝廷正式任命为武安军节度使。
复二年,又加马殷为同平章事,得入使相之列,从此便为一路诸侯,封疆割据。
次年,吴将刘存攻打武昌军节度使杜洪,围困鄂州,杜洪求救于梁王。
梁王朱全忠遂命马殷与荆南节度使成汭、武贞节度使雷彦威,一同出兵救援。马殷派秦彦晖、许德勋率水军相救,然而来之不及,杜洪兵败被杀。
刘存攻取鄂州,又挥得胜之军,前来讨伐马殷。秦彦晖等人拼力抵抗,刘存屡战不胜,便欲讲和。马殷不从,令秦彦晖急攻鄂州,斩杀刘存,进而夺取岳州。
镜头闪回,按下江淮诸侯,再唐室朝廷。
光启三年三月。僖宗返至凤翔,被节度使李昌符强行羁留。六月,威军与李昌符军互并,李昌符兵败出逃陇州。僖宗命扈驾都将李茂贞追击,次月斩杀李昌符。
四年二月,僖宗终于回到长安,拜谒太庙,举行大赦,改元文德。
然而回銮旧都未及满月,僖宗便得暴疾,于三月六日驾崩于长安宫中武德殿,时年仅二十七岁。当年十二月,被葬靖陵,按下不提。
中尉杨复恭代替田令孜任观军容使,立寿王李晔为帝,史谓唐昭宗。
时有田令孜义子王建,被调出京,使为壁州刺史。王建脱离朝廷,遂率部兵夺取利州,自任为利州防御使,继而攻占阆、邛、蜀、黎、雅等州。
字幕:王建,字光图,陈州项城人,出身世代卖饼之家。
唐末下大乱,王建便靠贩卖私盐为生。因为排行老八,乡人称作“贼王八”。后被官府抓捕判了死刑,关在许州监牢就要问斩,却被狱吏以为其是个英雄,便即私下里放跑。
王建逃跑之后因无生计,只得重新做起贼盗,流窜至武当。
被一个和尚于山中遇到,他骨相甚奇,将来富贵不可限量,如此偷盗有违上所赋使命,实为可惜。王建信以为然,自此投入忠武军营下为兵。
因为人睿智,屡立战功,被忠武监军使杨复光青睐,于是在组建忠武八都时,便使王建与鹿晏宏、韩建等七人皆为都将,带部兵千人,从此脱胎换骨,时来运至。
杨复光去世,鹿晏宏因被王建等推举为主,继续为朝廷效命。其后鹿晏宏去西川迎请僖宗回銮,途中收拢不少各镇离散人马,至于力量大增。
鹿晏宏率军占据兴元,自称留后,分封王建等六名都头各做所属郡县刺史。
此后鹿晏宏变得暴虐骄纵,无端怀疑王建与韩建勾结谋私,王、韩担心被鹿晏宏加害,便率三千部众离开,被田令孜收为义子,并将其部并入神策禁军。
田令孜失势出奔成都,王建趁乱占据利州及阆中等地。
其后不久,又夺西川节度使,继而攻占东川汉中,以及秦、凤、阶、成等州。
昭宗此时已奈何王建不得,只得诏令在蜀地设置永平军,任命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
自此王建割据西川,朝廷渐不可制。
当时田令孜被迫让权与杨复恭,投奔兄长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闻义子王建夺得利州,便写信召其前来成都,欲卷土重来,联合兵马以夺长安,再展往日辉煌。
王建得书大喜,遂引本部军前往成都,欲借西川兵马再入长安。
不料田令孜复恐王建坐大,自己无力控制,便即反悔,又遣使拒绝王建兵入成都。
王建行军已至半途,接书颇为愤怒,遂不奉义父命令,进而挥师包围成都。
田令孜闻报王建不肯听命,率大军兵临城下,无奈只得登上城墙,斥问王建:汝既为朝廷钦命,一方节度,为何不思报效朝廷,擅自引兵围城?
王建见田令孜如此相问,遂在城下扬鞭答道:我受义父提拔,因平叛有功,故得利州节度使之职,岂敢反叛朝廷?若非是义父寿王李晔篡位,欲为先帝僖宗报仇,我何来此!如此看来,欲谋反者并非王建,实乃义父也。某今大兵至此,决无轻退之理,只要义父犹念先帝之恩,发誓不与朝廷对抗,则你我父子之间仍似当初相处,并无不可。(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