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北漂小说 > 历史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七百八十三章 捡东西,必须弯腰低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两千七百八十三章 捡东西,必须弯腰低头

狄道满城惊动,城内外众多百姓蜂拥,朝着府前大街而去。

就在府衙门前,一张桌子成了高台。

康万年跪在桌前不远处,枷锁在身,周围有衙役护着,不准百姓太过靠前。

石戟烽、张凌川、赵叙琅站在人群中,身边带了不少人。

张凌川目光盯着康万年,压着嗓音:“决定了吗?”

石戟烽、赵叙琅对视了一眼,重重点头:“决定了。”

张凌川抬头看了看。

风和日丽,不冷不热,正是好时节。

安延寿从府衙中走了出来,顺着椅子踩到了桌案上,看了看乌泱泱的人群,气沉丹田:“康家曾协助府衙收税,原应是忠顺之民。然不料其贪婪之心如同无底黑洞,竟瞒着府衙,私自加税,凌虐我民!”

“现如今,察查清楚,康家累年违背府衙,多收钱粮与折色诸物,竟多达七万余两,这是何等惊世骇俗,又是剥夺了多少百姓财富所得!”

“本官——痛心疾首!”

“今日,斩杀康万年,并将其头颅高挑于长杆之上,然后,你们拿着所谓的清白文书,前来府衙,府衙会逐一清算,将多缴纳的钱粮,全部退给你们!”

石戟烽听到了身后百姓的欢呼。

张凌川、赵叙琅也不禁回头看。

人群里,欢呼不已,甚至有不少人哭出了声。

正觉生活黯淡,活得艰辛,又忧愁夏日之后苛税,如今,府衙竟要退还回来。

如此一来,岂不是有了生路?

安延寿看到了百姓的感动,也清楚他们的期待,心头带着几分火热,止住喧哗之后喊道:“不仅如此,今年的税赋,全部免去,不会再有什么恶奴踹开你们的家门,牵走你们的羊,搬走你们的粮!”

“当真吗?”

“啊,是真的吗?”

“知府大人,青大老爷啊。”

“我们错怪知府了,全都是康家的错!”

人群中,有声音此起彼伏,在不同位置。

张凌川总觉得这些声音有些耳熟,似乎在哪里听到过,可百姓不会管这些,他们已经被这些震惊的消息给点燃了,沸腾了。

退还多缴纳的钱粮,又免去了一年税,可不就是青了吗?

百姓谁会管其他,只关心自身的利益。

张凌川暗暗心惊,凝眸看向府衙大门:“这手段,实在有些可怕啊,他这是想要用一年时间,来重新搭建起一套班底!我们的人,怕是在府衙里待不了多久了。”

府衙门内,空荡荡。

不见那神秘的王爷。

石戟烽叹了口气:“好手段啊,好手段!我们虐民伤民多年,府衙这个时候站了出来,退税抚慰人心,免税一年收揽民心,一年之后,府衙再次收税,他们为了避免重回大族收税,必然会配合府衙……”

赵叙琅紧握了下拳头:“不愧是皇子,这手段,高明!只是,苛税并不是康万年一家收上来的,还有我们!”

张凌川心头堵得慌。

康家倒了,只是一个开始,不是一个结束。

接下来,赵、石、张三家,也必然会遭到清算。

虽昨晚大家配合府衙抓拿了康家之人,可那王爷是个精明之人,他会收手吗?

绝对不会!

他在等,等人,或等一个时机!

他想要的是,将所有人一网打尽还不生出乱子!

毕竟他很清楚,走漏一个康长命就能拉起近百人,若直接动这三家,这座城就完了。

等下去,局势利他!

安延寿退后了一步,对着无数百姓,抬起双手,举过头顶,喊道:“康家为祸,府衙被蒙蔽,导致无数百姓受苦受难。这是本官之罪,今日醒悟,必会自陈请罪于朝廷!现在,还请百姓,原谅我等,醒悟太迟!”

罢,安延寿竟然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跪了下来。

这一跪,震惊了所有人。

知府可是朝廷命官,是这临洮府吏治的第一号人物,他不仅承认了错误,还跪了下来。

男儿膝下有黄金,何况他是知府!

张凌川心头一颤:“他们——为了收民心,还真是不择手段啊!”

石戟烽苦涩不已。

安延寿这样做必然不是出于什么真心,而是出于那位王爷的吩咐与安排。

但这件事太大,大到了每个人都会去传播的地步,大到了,这件事会与退税、免税挂在一起的地步,足以让那些不曾来到这现场的人都知道,知府给百姓下跪了,认错了!

赵叙琅看着跪着磕头的安延寿,心头惊骇不已。

自古以来,哪有官员给百姓下跪的!

可现在,他跪了,头磕得嘭嘭直响。

阁楼之上。

朱桢、朱檀等人看着这一幕,一个个面色凝重。

朱梓盘弄着玉佩,看着顾正臣的目光多了几分感激。

这玉佩,总算是找回来了,父皇给的东西,丢了不过去。

朱檀不解,对顾正臣道:“先生,他虽然该死,可目前还是个知府,代表的是朝廷,他跪下,岂不是折损了朝廷威严,丢了朝廷颜面?”

朱桢、朱梓等人也转身看向顾正臣。

确实,官员穿着官服,那就代表朝廷。

啥时候朝廷会被百姓下跪了,到底是谁当家谁做主?

顾正臣平静地看了看朱桢、朱梓等人,从袖中取出一枚铜钱,丢到了朱梓脚下:“捡起来。”

朱梓愣了下,低头弯腰,捡起了铜钱,上前交还给顾正臣。

顾正臣收起铜钱,问道:“明白了吗?”

朱梓茫然地看着顾正臣。

朱桢拍手,上前肃然行礼:“弟子明白了!”

朱梓、朱檀看向朱桢。

你到底明白了个什么?

朱桢看向几个弟弟,严肃地:“先生的意思是,丢掉的东西要想捡起来,就必须弯腰低头。临洮府衙丢了民心,丢了人心,要想重新取信于民,得民支持,就必须学会认错。”

“这一跪,不仅没有折损府衙的权威,恰恰,它捡起了府衙丢失的脸面,重塑了几分威严!你们看,那些百姓,可有谁鄙视安延寿,嘲讽朝廷的吗?”

朱梓、朱檀等人看去。

果然,百姓感动居多,不少人还哭了起来,可没见有人找木头、石块准备砸安延寿的。

顾正臣站起身,走向栏杆,威严地:“不想弯腰低头,不想跪着捡起丢失的东西,那就做好当下,不要丢了人心,不要丢了初心!你们一定要记住今日这一幕,免得多年之后你们为恶,被陛下或你们的兄长,逼着在大庭广众的场合里——跪下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