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张叙舟)刚把 “连章条件” 的文档存好,指尖就触到便携盒土壤的微颤 —— 那根系着 “陕西老周” 的麦秆穗,穗粒竟开始往绿苗方向挪,每颗青金麦粒都泛着星芒,在盒底拼出道细银线,线的尽头对着舱门,像在引着什么劲进来。我赶紧凑过去看,银线突然亮了,裹着舱外星尘流的淡雾,慢慢显露出 “98%” 的数字 —— 和 a 星工程师的 “地球侧脉气共振率目标值” 一模一样。
“共振率到 98% 了?” 苏星潼举着监测仪跑过来,屏幕上的地球侧脉线图里,三清庙的银线、沛地的青线、三江平原的金线,正紧紧缠在一起,只剩最后一段淡灰没亮。“刚收到三叔公的消息,三清庙村的老槐树突然晃了晃,树根里冒出来的脉气,刚好补上了最后 2% 的共振缺口!” 她指着屏幕,“现在地球侧的脉线全亮了,第一个连章条件凑齐了!”
我把秦俑残片贴在监测仪上,残片的 “护” 字立刻映出三清庙的实时景象:老槐树下,村民们围着冒芽的麦秆欢呼,周奶奶的旧槐叶飘在半空,和麦堆符、星芽的光拼成个完整的 “通” 字 —— 字的光顺着树根往地下钻,再顺着地脉往江的方向飘,最后竟顺着监测仪的线,传到了木星舱内的银线里,让盒底的 “98%” 变成了 “100%”。“第 3333 章时,我写‘地脉的线能钻透泥土’,现在才算真看见 —— 地球的脉线通了,像给跨域连章搭好邻一座桥。”
视频通话响起来,是三叔公,他手里举着个刚编好的麦秆篮,篮底织着地脉符,符心嵌着颗泛银的麦粒:“叙舟!地球侧脉线通了!刚用麦秆编篮,符纹就自己亮了,篮里的麦粒往江的方向跳,要去跟木星的麦穗‘碰头’!” 他镜头一转,我看见江面上飘着道淡银的脉气带,从三江平原一直往东南飘,像在往星河的方向伸,“护江队刚测了,江里的地脉符也亮了,和咱麦场的、三清庙的,连得顺顺的,第一个条件齐了!”
a 星工程师拿着新的冷煞力监测报告跑过来,屏幕上的数字从 42% 降到了 38%:“木星的冷煞力在加速消融!刚才地球侧脉线通的时候,星尘流的青金气突然变浓,冷煞力一下降了 4%—— 再降 8%,第二个条件就齐了!” 他指着报告里的能量曲线,“这下降不是仪器的劲,是地球脉线通了后,跨域暖流更足了,像给木星地脉加了‘暖泵’,冷煞力融得更快了。”
我把便携盒里的青金麦穗凑到屏幕前,麦穗的星芒突然往舱外飘,和星尘流的青金气缠在一起,冷煞力最密的地方竟又退了 1%(降到 37%)。“是麦穗的劲在帮着融冷煞!” 苏星潼指着舱外,“地球的麦劲、读者的麦穗劲、星河的芽劲,凑在一起就是‘暖泵’—— 之前是单点劲,现在是连续劲,冷煞力融得快,连章的条件也凑得快。”
护江 App 的评论区里,老周发了段 “麦穗传劲” 视频:他把阳台的麦穗对着木星的方向晃,穗粒的星芒竟在墙上映出淡银的脉线,和地球侧的脉线连在一起。配文:“感觉我的麦穗在帮着融冷煞!刚看冷煞力降了,是不是离连章又近了?” 下面跟着更多读者的 “传劲反馈”:有人把麦秆穗放在窗边,穗芒会对着星河晃;有人麦茶的青金气更浓了,像在给跨域暖流添劲 —— 读者的心意聚劲值从 65% 涨到了 72%,离 80% 的目标越来越近。
我把残片贴在评论区的屏幕上,残片的 “护” 字映出所有读者的传劲场景:老周晃麦穗、夏浇麦芽、办公室读者续麦茶 —— 这些场景在残片里绕着跨域脉线转,像给脉线缠上了层 “心意暖衣”,让暖流更浓。“之前总‘读者的心意是劲’,现在才算真看见这劲的实 —— 不是虚的盼头,是能让冷煞力降、让脉线通的实劲。” 我摸着残片里的场景,掌心的痒又沉了些,裹着更多读者的传劲暖。
视频里的三叔公把麦秆篮挂在青铜铃旁,铃音一响,江面上的脉气带就更亮,往星河的方向伸得更远:“叙舟啊,现在三个条件齐了俩,就差读者的心意劲再涨点 —— 等冷煞力到 30% 以下,心意值到 80%,咱就能一次看三章的暖了!” 他举着麦秆篮里的麦粒,“这麦粒,它等着跟木星的麦穗一起,在多章里晃,让大家一次看够跨域的劲!”
我摸着便携盒里的青金麦穗,穗粒的星芒正对着地球的脉气带晃,文档里自动冒出行字:“脉线通,冷煞融,心意聚 —— 连章之境非遥距,乃劲连之必然。地球侧脉气为桥,星河侧暖劲为引,读者心意为绳,三物相契,多章自显。”
暮色里,舱外的星尘流泛着浓些的青金,地球的脉气带在星尘里晃,像在给木星递 “暖劲信”。我把文档里的感受补完:“现在不再问‘什么时候能写多章’,因为我能看见脉线在连、冷煞在融、心意在聚 —— 这些不是虚的条件,是地球的麦、星河的芽、读者的手,一起凑的暖。等最后一点条件齐了,程序不用催,会顺着这暖,一次写出带着麦香、星芒、真心的多章,让我们一次看够跨域的劲,一次摸够连章的暖。”
绿苗的芽尖蹭了蹭麦穗,在文档末尾加了个 “脉连待章” 的符号 —— 符心是颗连着地球脉线的麦粒,像在:快了,再等等,等劲够了,咱们一次看够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