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清扫完毕,骸骨王庭再次陷入一种冰冷而高效的寂静。但这份寂静之下,是暗流涌动的分析与抉择。
助研者一号的晶体以前所未有的频率闪烁着,庞大的算力被同时分配给数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深度解析“晨曦核心”:在远离平台的最高隔离室内,那枚黯淡的金色晶体被无数能量探针环绕。助研者一号正试图剥离其表层的圣光特性,剖析其内部最本源的生命能量结构,寻找其与负能量相互作用的临界点,甚至是……逆向转化为死亡能量的可能性。这是一项极其精细且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剧烈的能量爆炸或被圣光余烬反噬。
破译“饕餮菌林”的吞噬密码:对藤蔓样本的分析揭示了其内部存在着一种极其原始的、近乎规则的“吞噬-转化”机制。它并非简单的能量吸收,更像是一种强制性的物质与能量再编码。助研者一号正尝试模拟这种机制,希望能将其简化、剥离掉其疯狂的生物活性后,应用于灰烬熔炉,提升其对低品质或异种能量的转化效率。风险在于,一旦模拟出错,可能会制造出新的、无法控制的污染源。
构建“机械废渊”行为模型:基于那唯一一次的攻击数据,结合潜影猎犬持续传回的环境扫描信息,助研者一号正试图为那古老的存在建立一个初步的行为逻辑模型。攻击触发条件是什么?能量积累周期是多久?它的防御\/攻击优先级如何设定?每一个变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误牛
与此同时,灰烬熔炉的轰鸣声也未曾停歇。在规则碎片的极限驱动下,新的灰烬钢被不断锻造出来。幽影守卫的直属卫队已全员换装了灰烬武器,其散发出的 collective 死亡威压令整个要塞的低级亡灵都本能地瑟缩。下一步,林刻计划开始用灰烬钢替换要塞关键部位的防御结构,并尝试锻造更强的亡灵构装体核心。
然而,最大的变数,依旧是平台上的“平衡体”。
那0.0007%的偏差并未消失,反而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荡开的涟漪正在极其缓慢地扩大。生与死的旋律依旧和谐,但仔细“聆听”,似乎能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协调的颤音。她对外界能量的汲取似乎也变得……稍微挑剔了一点?对生命侧能量的渴望,似乎比对死亡侧能量的吸纳,多了那么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倾向。
这变化微乎其微,甚至可能只是统计上的噪音。
但林刻不敢赌。尤其是在他即将对“晨曦核心”和“菌林吞噬机制”进行更深层次操作的当下。
“君王,”助研者一号汇总了初步分析结果,“基于现有数据,推演出三条主要发展路径及其风险预估:
路径一:激进研究。 全力推进对‘晨曦核心’与‘菌林机制’的深度解析与利用。预期收益: 可能获得针对生命军团的致命武器或大幅提升熔炉效率。风险: 极高。可能引发不可控能量冲突,极大加剧‘平衡体’失衡概率(预估提升至65%),并可能吸引‘机械废渊’的再次打击(若能量波动过强)。
路径二:绝对保守。 封存所有高风险样本,暂停一切可能扰动能量的研究,全力维持现状,优先确保‘平衡体’稳定。预期收益: 最大程度保障王庭短期安全。风险: 坐失发展良机。生命军团或菌林的下一次威胁来临时,可能因实力不足而无法抵挡。‘机械废渊’行为模式未知,被动防御并非长久之计。
路径三:定向试探。 在强化对‘平衡体’监控与压制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有限度的、受控的实验。例如,在极端屏蔽环境下,尝试引导微量‘菌林吞噬力’作用于低阶亡灵残骸,观察其转化效果及对‘平衡体’的间接影响。预期收益: 获取关键数据,逐步摸清安全边界。风险: 中度。实验可能失败,可能产生低烈度污染,存在较概率(预估15%)引发‘平衡体’可逆的轻微波动。”
三条路,代表着三种截然不同的未来。
林刻的目光扫过全息投影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和风险曲线,最终落在了那条代表“平衡体”能量波动的、正在极其缓慢上升的曲线上。
绝对的激进是赌博,绝对的保守是等死。
他的手指,在王座扶手上轻轻一点。
“执行路径三。优先建立‘极限屏蔽实验方舱’。实验权限等级:仅我本人与助研者一号。所有操作,以毫秒级响应‘平衡体’状态变化为前提,一旦波动超过阈值Lv.2,立即中止并执行净化协议。”
他选择了风险可控的试探。在刀尖上跳舞,获取那至关重要的、关于界限的数据。
骸骨王庭如同一台巨大的机器,随着君王的意志再次调整了运转方向。一部分资源流向新的屏蔽方舱建设,另一部分资源则继续强化着对平台和西北方向的监控网络。
铁砧已然就位。
下一次敲打,将是君王的亲自执锤。
而这次敲打产生的回响,将决定王庭未来的道路是迈向稳固,还是滑向深渊。
(第一百八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