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北漂小说 > N次元 > 凤唳深宫:扫地宫女的登天阶 > 第75章 上元灯里的暗影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章 上元灯里的暗影步

腊月的雪刚停,宫人们就开始张罗上元节的灯会。坤宁宫的廊下挂满了宫灯,有兔子灯、鲤鱼灯,还有赵瑾亲手画的梅花灯,昏黄的光晕透过绢面洒出来,把青石板都染成了暖黄色。

苏璃坐在窗前,看着宫女们给赵玥试穿新做的袄裙。姑娘穿着石榴红的缎面袄子,裙摆绣着缠枝莲,转着圈:“娘,像不像年画上的仙女儿?”

“像,我们阿玥就是仙女。”苏璃笑着帮她理了理领口,目光落在窗外——今年的雪下得格外大,京畿周边的官道都被积雪封了,户部报上来的奏报,不少百姓困在半路,断了粮草。

“陛下那边还在忙吗?”她问李氏。

“还在御书房和大臣们议事呢。”李氏抱着暖炉进来,“秦风,陛下想打开京郊的粮仓放粮,可户部新上任的王尚书,粮仓的存粮要留着春耕,不肯松口。”

苏璃皱了皱眉。王尚书是太后的远房亲戚,去年户部尚书被罢黜后,由太后举荐上位,做事向来谨慎微,却也少了些担当。

“让禄子去御书房,就我炖了羊肉汤,让陛下趁热喝。”苏璃起身,“顺便……把赵瑾那幅《流民图》带上。”

赵瑾这几日跟着沈徒弟学画,听宫人了路上百姓挨饿的事,便画了幅《流民图》,虽笔触稚嫩,却把饥寒交迫的模样画得入木三分——有老人缩在破庙里发抖,有孩子抓着母亲的衣角哭,还有人跪在雪地里,手里举着空碗。

赵珩看到那幅画时,正在和王尚书争执。他接过画,指尖抚过画上那个举着空碗的孩童,忽然对王尚书道:“打开粮仓。若春耕时粮不够,朕就把内库的银子拿出来买,哪怕是向商户借,也不能让百姓冻死饿死在雪地里。”

王尚书还想争辩,却被赵珩眼里的坚定慑住,只能躬身应道:“臣……遵旨。”

赵珩捧着那碗羊肉汤,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他走到苏璃身边,看着她给赵琰系围巾,轻声道:“还是你懂朕。”

“不是我懂,是民心最该懂。”苏璃抬头,“上元节的灯会,不如办得简单些,省下的银子,给路上的百姓买些炭火吧。”

“好。”赵珩点头,“我让秦风带人去办,再让禁军多派些人,护送百姓进城,安置在城外的粥棚。”

上元节当晚,宫里的灯会照旧举行,却比往年朴素了些。赵珩带着苏璃和孩子们,在御花园里赏灯。赵瑾提着自己做的梅花灯,赵玥则被赵珩架在肩上,手里拿着串糖葫芦,笑得咯咯响。

林婕妤抱着刚满周岁的儿子过来,谢贵人也带着赵瑶,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围着一盏走马灯看,不时发出阵阵欢呼。

“今年的灯虽简单,倒比往年热闹。”林婕妤笑着,“方才听陛下开仓放粮,宫外的百姓都在感念皇恩呢。”

“不过是做了该做的事。”苏璃看着远处宫墙上的灯火,“只是不知……太后那边会不会有意见。”

话音刚落,就见太后宫里的掌事太监匆匆走来,躬身道:“皇后娘娘,太后娘娘心口疼,想请您过去陪陪。”

苏璃心里清楚,太后这是为了王尚书的事。她对赵珩道:“我去去就回。”

慈宁宫的暖阁里,燃着上好的银骨炭,却透着股寒气。太后斜靠在榻上,见苏璃进来,淡淡道:“你来了。坐吧。”

“母后身子不适,怎么不请张院判来看看?”苏璃坐下,接过宫女递来的茶。

“老毛病了,不用看。”太后放下茶盏,“听陛下为了放粮的事,和王尚书起了争执?”

“京郊的百姓困在雪中,断了粮草,放粮是应当的。”苏璃语气平静,“母后是长辈,想必也见不得百姓受苦。”

太后盯着她看了片刻,忽然笑了:“你这张嘴,倒是越来越会了。罢了,陛下既然决定了,哀家也不好多什么。只是……王尚书是哀家举荐的,你和陛下总得给哀家几分薄面,别太苛责他。”

“母后放心,陛下赏罚分明,不会无故苛责。”苏璃起身,“时辰不早了,孩子们还等着看灯,臣妾先告退了。”

走出慈宁宫,寒风扑面而来,苏璃拢了拢披风。她知道,太后这是在敲打她——即便她如今儿女双全,地位稳固,也别忘了后宫还有位“长辈”在看着。

回到御花园时,正赶上放烟花。绚烂的烟花在夜空中炸开,映亮了每个饶脸。赵珩走过来,握住她的手:“太后没什么吧?”

“没樱”苏璃摇头,看着赵瑾和赵玥追着烟花跑,“你看孩子们多开心。若百姓都能这般安稳,才是真正的盛世。”

赵珩点头,将她的手揣进自己怀里:“会的。有你在,有孩子们在,总有一会的。”

烟花还在继续,一盏盏宫灯在雪地里亮着,像落在人间的星子。苏璃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那些宫墙里的暗影,那些朝堂上的争执,在这万家灯火面前,都显得渺了许多。

只要心向光明,总能驱散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