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方舟启航
第270章:共鸣壁垒·众志织网御虚妄
“心镜术”与“破妄之光”的成功,为对抗“织梦者”提供了有效的个体防御与战术反击手段。但“织梦者”的恐怖在于其无孔不入的渗透性和对集体意识的扭曲能力。单个个体的“心镜”再澄澈,若身处被大规模“梦境沼泽”覆盖的星域,亦可能被无穷无尽的幻象消磨殆尽;规模的“破妄之光”可以击退零散的“织梦者”,却难以净化一片已被深度侵蚀的空间。
要将方舟打造成能穿越潜在“梦境沼泽”的坚固堡垒,需要更强大、更具包容性的防御体系。这一次,解决问题的灵感并非来自林昊一人,而是源于星火同盟与地球文明在压力下的又一次深度协同。
艾瑟拉灵能者们提出了一个构想:将个体的“心镜”连接起来,如同将无数面镜子组合成一面巨大的“哈哈镜阵”。单个“织梦者”的扭曲力场投射到这片互联的“心镜网络”上,会被无数个不同的“真实”视角折射、分解、抵消其大部分影响力。这就是 “众志心网” 的雏形。
而岩核族的逻辑学家们,则负责将这个感性的构想转化为可行的规则工程。他们利用“源初之忆”技术和升级版的“规则缓冲凝胶”,设计出一种分布式的 “共鸣节点” 。这些节点可以部署在方舟的各个关键区域,乃至未来可能建立的据点郑它们不主导规则,而是作为放大器与协调器,将范围内所有修邪心镜术”的个体的精神力量,以一种非强制性的、和谐共振的方式联结起来。
地球的工程师与心理学家们则贡献了关于大规模群体意识协调的经验(尽管以前多用于社会管理而非战斗)。他们设计了复杂的算法,确保“众志心网”在汇聚力量的同时,不会抹杀个体的独特性,避免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控制,而是强调“和而不同”的协同防御。
联合团队在月球基地附近的一片模拟“梦境污染区”进行了首次大型测试。上千名志愿者,包括人类、岩核族晶体单元、艾瑟拉灵能体以及其他同盟文明的成员,同时进入“心镜”状态,并通过部署在周围的“共鸣节点”连接。
当模拟的“织梦者”扭曲力场降临时,惊饶一幕发生了。那片空间并未被幻象吞噬,反而浮现出一片朦胧而温暖的、由无数细微光点构成的网络光晕。扭曲力场撞击在这片光晕上,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然激起涟漪,却无法穿透,其蕴含的扭曲信息被光晕中无数个坚定的“真实”瞬间解析、稀释、中和!
不仅如此,当所有参与者将意志聚焦于“守护”这一共同信念时,“众志心网”的光芒大盛,一道温和却无比坚韧的、由纯粹集体意志构成的 “共鸣壁垒” 凭空出现,不仅完全阻隔了扭曲力场,甚至将其缓缓推回!
测试大获成功!
“共鸣壁垒”成为了方舟计划中,继“异构规则架构”和“源初之忆”技术之后的又一块核心基石。它意味着,方舟的防御不再仅仅依赖物质和能量,更依赖于其内部所有乘员共同的意志与信念。只要众志一心,方舟就能在精神的虚妄之海中,开辟出一片真实的净土。
这一突破也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乘员之间的融合与信任。为了构建有效的“共鸣壁垒”,他们必须彼此理解,至少是尊重对方的“真实”与信念。方舟内部,开始自发地举办各种形式的文明交流会,从科技研讨到艺术展览,从哲学辩论到简单的社交活动。一种超越种族隔阂的、基于共同命阅新型社群文化,正在悄然孕育。
林昊和苏晴雪行走在日益繁忙的方舟内部通道中,看着来自不同星球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忙碌、交流,甚至争执后又和解,心中感慨万千。
“或许,‘方舟’最重要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将我们带往新的家园,”苏晴雪轻声道,“更在于这个过程本身,它正在将我们这些散落的星火,熔铸成一个真正的整体。”
林昊点零头,握紧了妻子的手。他能感觉到,方舟内部那股无形的、由亿万意志汇聚而成的“气”正在变得越来越浑厚、越来越坚韧。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文明精神的胜利。
“报告!”一名通讯官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激动与凝重,“方舟主体结构已完成98%!‘源初之忆’核心阵列调试完毕!‘共鸣壁垒’发生器已部署至关键节点!‘引路人’系统子体已成功接入方舟主控核心!”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最高联席会议决议:方舟,将于标准时间72时后,正式启航!”
终于,到了这一刻。
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牺牲、所有的等待,都将凝聚于这最终的启航。
目标:未知的新家园,或者,在无垠的黑暗与危险中,开辟属于复杂性生命的全新未来!
林昊与苏晴雪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那无比的坚定与一丝对未知的敬畏。
“走吧,”林昊轻声道,“去迎接我们的……新纪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