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北漂小说 > N次元 > 四时鲜 > 第103章 不吃后悔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们今日可有吃时娘子做的新朝食。”

“吃了吃了,那新吃食名为油条。”

“可不是,那油条状如双棍,形似黄金,一口咬下去外脆里软,油香扑鼻。”

吃到新朝食的食客,热烈的与旁人分享。

油条这物听着新颖,没吃过的人凑过来问,这时娘子是哪位,怎的以前未曾听过。

难道是南斜街新开的朝食铺。

南斜街若是真的好吃的食铺,他们定会知道,怎会一问三不知,实在是有失他们食客的身份。

“时娘子的肉汤铺开在牛行街。”

“你们现在过去,还能吃着新朝食。”

“去晚了可就没有了,若是不是腹中实在是没有空位,我还想在铺中多待一会儿。”

食客们聊起肉汤铺的朝食,大有滔滔不绝之势。

若是南斜街的食铺,如同时娘子的食铺一般,那他们每日早起也不会怨言,定会日日欢喜。

只要想到能吃到美食,早起的心情也是好的。

“你们可要去,若是要去,咱们结伴。”

“走走走,莫要耽误时间。”

听着他们形容的炸油条,听着的人咽了下口水。

夸得如此好吃,他们现在就去尝尝。

若是油条味道一般,定要回来与他们争论一番。

“知夏,可还要炸油条。”杨晚娘忙得团团转,见着竹盘里的油条,已经见磷,赶紧高声道。

招呼客饶时知夏,听到这话后,立马应声。

“二婶婶,厨房还有面团,你不用在外头帮忙,进厨房炸油条即可,多炸些。”

“二叔,快来这里帮忙。”

时家老二连连应声,恨不得自己能有十七八双手。

怎会如此忙,忙得连口水都没时间喝。

来的客人看到木板上写着新朝食,定是要一份。

今日陶罐汤与油条的套餐,也卖出去不少。

“好好,知夏,外头不用你忙活,你去厨房。”时家老二擦了下额头的汗,浑身热了起来。

卖豆腐的顺娘,今日做的豆腐比昨日多。

她看着肉汤铺实在是忙,便让女儿照看着自家摊。

“圆儿,你看着豆腐摊,娘去帮忙。”来买豆腐的客人,多是牛行街的街坊。

这些人看到豆腐摊,只有圆儿看着,还会逗弄一番。

若是有人想趁乱,少给铜板,定会被街坊揪出。

所以顺娘不担心,会有人买了豆腐不给银钱。

“哎呦,我还是在厨房安心些,在外招呼客人时,我只有手忙脚乱的份儿,就怕做错。”

“知夏,缺了朝食你尽管,我面食做得极快。”

杨晚娘还是喜欢待在厨房,招呼客人不是她的强项。

听到她的话,时知夏稍作调整。

“好,二婶婶你在厨房帮忙,外头不用你招呼。”

“炸完油条,再做些灌汤包。”

陶灌汤只需往里添上东西,放蒸笼蒸即可。

唯一麻烦的便是灌汤包和油条。

“那真是太好了。”杨晚娘笑着洗净手。

锅里油温刚好,杨晚娘拿起油条放进了锅里。

油香散开时,院子里面的客人,见有刚炸出来的油条,立即出声:“时娘子,我想吃新炸的油条。”

“自然可以,客人稍等。”时知夏搬起竹盘,将炸好的油条夹进盘中,沿着院子走了一圈。

刚炸出来的油条,吃起来比凉聊还要酥脆。

吃油条时咔擦声不绝于耳,客人们纷纷赞叹,刚出油锅时的油条,最是好吃。

“知夏,用下你家炭盆。”有街坊带了些芋头,见桌下有炭盆,想将芋头放进去。

如今的街坊,吃朝食都不得自由。

因着家中儿也闹着要一同来吃,他们吃过铺中的朝食,便日日想着来吃。

这一来一回,倒是让儿们也有了新的玩处。

时知夏见今日来的儿颇多,还会弄些吃食,放到他们的桌上,食客人们纷纷拱手道谢。

这些儿在家中吃午食时,可没有这么乖巧。

如今到了肉汤铺,倒是个个狼吞虎咽,一看便知他们往后长大,也是爱吃之人。

“诸位随意用。”时知夏让他们不用如此客气。

桌下的炭盆烧着也是为他们取暖,想烤芋头番薯,都随他们的意。

过了一会儿,铺中又进了一拨食客。

这拨食客,对铺中不熟悉,还是熟客引着他们到院郑

“你们这是第一次来。”熟客见他们好奇的左看右看,便知他们不是时娘子铺中的熟客。

若是熟客,进来便会找熟人拼桌。

“哈哈,的确如此,我们从旁人口中听时娘子做的朝食好吃,便想来尝尝。”

“未曾想到书院附近,竟也有如此热闹的食铺。”

许是他们以前来时,只注意到了书铺。

这肉汤铺夹在其中,倒是让人下意识忽略掉了。

“你们来对了,瞧,又出锅了一竹盘炸油条,这油条就得趁热吃,配上陶罐汤,美得很。”

“时娘子,不得了,这些都是慕名而来的食客,你铺子的朝食,怕是要美名远扬了。”

见有人慕名而来,时知夏喜得眉眼上翘。

招呼着客人们坐下,时知夏与他们了铺中如今有什么朝食,这些客人都想吃油条。

看来他们慕的是油条的名,旁的还不想尝试。

“时娘子铺中的朝食,你们都可以尝尝。”

“对对,不尝后悔,时娘子,灌汤包可樱”

“你们慢慢吃,我还得打包些吃食回家,老娘在家中等我,就盼着吃时娘子家中的朝食。”

同这位客人坐一桌的熟客,意会的指了指地下的篮子。

同是涯打包人,家中娘子也嘱咐他们打包吃食。

不过不急,先将自个儿肚子填饱,再谈回家之事,这个时辰家人定是不饿。

“顺娘,真是麻烦你了。”时九娘见顺娘也在帮忙,颇为好意思的拉着她的手道谢。

顺娘自个儿也有豆腐摊,还来帮自家的忙。

“嫂子,你得哪里话,再谢,可就生分了。”顺手将桌上的陶罐收起,顺娘将碎发抚到耳后。

自家豆腐摊同知夏的肉汤铺相辅相成。

来吃朝食的客人越多,她那豆腐摊便越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