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北漂小说 > N次元 > 四时鲜 > 第96章 荣幸之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娘子,请用茶。”宋清砚将茶杯轻轻置于她面前,指腹轻触茶壁,心中暗忖茶温适宜,此时入口,定不会烫嘴。

时知夏接过茶盏,轻抿一口,得知宋郎君所饮乃是自己亲手制的梅花茶,不由得微微一笑。

自己制的梅花茶能得他人喜爱,实乃幸事。

“宋郎君,我想请您帮我题字,我打算更换铺名,原本计划待自己书法有成后再题匾额。”时知夏道,语气中带着些许心虚,“只是近日琐事繁多,无暇练字——”

她从宋郎君书房借来的字帖,也仅翻阅了几页。

想到黑九每日都要接受宋郎君的学业检查,时知夏对比自己的进度,不禁暗自摇头。

常言道,时间如海绵,挤挤总会有,但她忙于售卖朝食、研究新品、备菜,诸多借口在心中盘旋。

宋清砚见她眼神游移,便知她心中所想,练字之事,劳逸结合为宜,若强逼自己,反而适得其反。

时娘子事务繁杂,抽不出时间练字,情有可原。

若是黑九在此,得知郎君对他如此严苛,而对知夏却如此宽容,定会伏地痛哭。

明明他每日事务亦不少,即便有空闲,也是他应得的休息时间,怎能用于练字读书。

“时娘子可想好了新铺名?”宋清砚爽快应允,题字并非难事,提笔即可。

时知夏点头,将心中所想的名字写在纸上,递给宋郎君。

宋清砚展开纸张,只见“四时鲜”三字跃然纸上。

“好名字!”他赞许道,这名字起得极妙,肉汤铺与四时鲜相比,自然是四时鲜更令人印象深刻。

“宋郎君果然有眼光,我也觉得四时鲜这名字甚好,那就劳烦宋郎君了。”时知夏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这名字是她灵光一现所得。

既然宋郎君已答应,她也不便再打扰他与山长。

“宋郎君,您若写好了,随时告知我。”时知夏起身欲走,“我不打扰您和山长议事。”

然而,宋清砚却开口留她:“时娘子,我记得你每晚有空闲,若是不介意,可与黑九一同练字。你如今所临的字帖,我愿为你讲解,助你进步更快。”

听闻此言,时知夏微微一愣,没想到宋郎君竟如此热心,竟主动提出教导自己。

与黑九一同练字固然好,但她心中却有些忐忑。

“我怕打扰到宋郎君。”她讪笑道,被人盯着练字,自然不如自练自由自在。

若让宋郎君监督,岂不与上学无异。

“无妨,就这么定了,今晚时娘子便来练字。”宋清砚笑吟吟地定了此事。

时知夏尚未找到拒绝的理由,只能懵懵懂懂地离开院子。

心中暗叹,原只想请宋郎君题铺名,怎料反将自己“赔”了进去。

山长见时娘子离去,才从里屋步出。

“文瑾,你倒是有闲情逸致,竟想教时娘子练字。”他抱怨道,“你将那些闹事的学子逐出书院,倒是痛快了,我却为此头疼不已。”

那些学子的家人频频上门,希望山长收回成命。

山长坚决拒绝,心中对这些学子的行为颇为恼火。

他们本应在内城书院就读,却偏要来外城书院,将书院视为胡作非为的场所。

“何须头疼?将闹事学子逐出,山长应感到欣慰。若他们家人再来,您如实相告便是。我们外城书院虽不及内城书院底蕴深厚,但这些学子本无心向学,家人若真有能耐,不如为他们另谋出路,无论是建功立业还是做些事,总比在此荒废学业强。”

山长啧了一声,心中不悦,怎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外城书院亦不乏人才,不可妄自菲薄。

“罢了罢了,不谈这些烦心事,且看看时娘子送了什么吃食,今日午食就在你这儿用了。”

他叹道,“你师娘今日要做清蒸鱼,那鱼腥味浓重,入口便让人反胃。”

宋清砚见他旧调重弹,心中暗笑,师娘的菜虽不佳,但山长吃了多年,早该习惯。

“山长,若想适应师娘的菜,唯有不吃他人所做,专吃师娘的菜,久而久之,便不觉难吃了。”他戏谑道。

山长闻言,气得吹胡子瞪眼,这法子简直是胡袄。

若非私下开灶,品尝他人佳肴,他怎能活到今日。

“你这子,真坏!”山长夺过食篮,年轻人吃饭怎能慢吞吞,毫无精气神。

宋清砚任由他打开食篮,端出红烧蹄膀、红烧狮子头和炖豆腐。

“哟嚯,这几个菜看着就诱人!”山长眼中满是羡慕。宋清砚知他定想酌一杯,便取出一壶清酒。

山长见状,哈哈大笑:“知我者,文瑾也。”

他接过酒,轻嗅其香,“如此美酒,放在你这儿真是浪费,不如让我带回去。”

他倒满一杯,本想为宋清砚也倒一杯,但想到他正在养身体,又将酒瓶收回。

独自品酒,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师娘若是知道,你又饮酒,恐怕会生气。”宋清砚看着桌上的菜,想着时娘子晚上便会来练字。

到时候,他定要好好教教时娘子练字的窍门。

至于黑九,他无甚赋,明明教了许多窍门,也让他勤练,字迹还是如刚练时那样,无甚进步。

得了练字老师的时知夏,路上丧气了一会儿,便想通了,练字便练字,只要宋郎君不怕生气。

“知夏,回来了。”时九娘见女儿归来,立马拉开凳子,笑着招呼她过来。

时知夏笑着应声:“叔公,你们快坐。”

将院门关上,时知夏挨着娘亲坐下,招呼叔公几人提筷,冷,热菜放一会儿便会凉透。

时家父子四个应声,看着桌上的菜,竟不知该从何夹起,这样的菜式,只在酒楼里见过。

倒不是他们去过酒楼,只是听人过。

“叔公,尝尝红烧狮子头。”时知夏见他们不动,夹了一筷菜,放到叔公碗郑

时九娘热情招呼:“快快,赶紧动筷,再不动筷,桌上吃食就要凉了。”

“尝尝这炖蹄膀,软烂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