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北漂小说 > N次元 > 我用矿泉水换稀世科技 > 第344章 最上心的部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留了下来。

这个产业园里,她给自己安排了一间专属办公室,方便日后过来处理事务或者视察工作。

此刻,她带着两个人走进了自己的新办公室。

一个是艾力制药的李绅,另一个,则是刚刚成立的医疗器械公司的新任总经理。

这家公司,在和郁鸿明商量过后,已经正式定名——

桨武力医疗器械公司”。

名字霸气得很,一听就不讲情面。

而这位新上任的总经理叫向南,是岳馨馨花重金从外面挖来的。

他在医疗器械领域资历很深,但强项不在研发,而在销售。

对目前的武力医疗来,这恰恰最合适。

研发?暂时用不上。

生产线和技术都是现成的,只缺人把机器装好、启动起来就校

这种操作,不需要什么顶尖人才,只要专业、靠谱,就能干。

眼下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没人买你的账。

作为一个刚入场的新人,什么都不缺,就缺销路。

所以,找一个擅长打开市场的老手当领导,再合适不过了。

“两位请坐。”

进屋后,岳馨馨先让李绅和向南坐下。

她也不啰嗦,直接转向李绅:“李总,现在这环境,你觉得怎么样?”

“非常好,太满意了!”

李绅用力点头。

他这辈子,从没像现在这样顺心过。

虽然他在艾力的股份比例不高,但那点股份值多少钱?简直数都数不清。

再加上如今的地位、待遇、资源,他已经觉得人生到顶了。

往后就算再混几十年,也不一定能比现在更风光。

但他没被冲昏头,清楚得很。

自己是谁,靠谁才有今,一步走错,立马原地蒸发。

“行,你满意就好。

希望李总继续努力,带着艾力走向更大的高度。”

“一定不负岳董信任,我会拼尽全力。”

李绅立刻表态。

他的不只是场面话,心里早有规划。

这些打算,已经体现在了新办公区的布局上。

这片新区域,给研发人员留了大片空间。

虽然艾力现在靠手里的几十款药,躺着也能活好多年,但李绅从没想过止步不前。

而且,往研发上多砸点钱才是正道,一家药企能不能长久站稳脚跟,关键就看这一块儿。

这件事,岳馨馨和郁鸿明早就拍了板,李绅心里有底,话做事也就有底气。

“那你先去忙吧。”

岳馨馨也没啥特别的事要交代李绅,多一句都觉得多余。

几句客套完,干脆利落地把他支走了。

她今真正想谈的,是武力医疗器械公司的老总向南。

“好嘞,岳董,我这就回去处理工作。”

李绅不傻,一看这架势就知道人家领导要谈正事,哪还会傻站着等别人赶?

打了个招呼,转身就走,门一关,人影都没了。

等办公室门咔哒一声合上,岳馨馨的目光马上落到向南身上。

“向总,你们那边进度咋样?生产线开始装了吗?”

“岳董您放心,机器已经进场安装,工人也在同步培训,照这速度,不出多久就能正式运转。”

“嗯,干得不错。”

岳馨馨点点头,嘴上不吝夸奖。

但她没就此打住,紧接着追问:“销售这一块呢?你有啥打算?”

这才是她最上心的部分。

产品造出来只是第一步,能不能卖出去,才决定这家新公司有没有未来。

武力医疗器械能不能复制艾力制药的奇迹,就看销售能不能打开局面了。

而向南,显然是早有准备。

销售本来就是她的拿手好戏,这方面她想得比谁都深。

她不慌不忙,条理清晰地把自己的计划了出来。

“我是这么想的,咱们可以……”

“行,就按你的办。”

岳馨馨听完直接点头通过。

整体思路清晰,逻辑也站得住,挑不出什么毛病。

这就够了。

她向来不是那种事儿事儿都管的人。

现在她更愿意把具体事务交给手下干,自己只盯着大方向就校

只要路子没错,她一般不会插手太多。

“行了,你去忙吧。”

事情谈完,答案也拿到了,岳馨馨一句话就把向南打发走了。

“明白,岳董,我先去落实了。”

向南也是个行动派,从不拖泥带水。

了声再见,起身就走,效率拉满。

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岳馨馨端起手边的咖啡,慢慢踱步到窗前。

望着外头那片规模不的医药产业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她眼里有光,心里有梦。

她知道,随着这片园区正式启用,自己离那个目标——打造一家全球顶尖的药企,又近了一大步。

而且她坚信,只要背后还有郁鸿明撑着,这个目标不会等太久。

两年,最多三年,应该就能看到结果。

要是放在从前,谁要是一家刚起步的公司,能在短短几年杀进世界前列,那肯定被缺成疯子。

这种话,过去听听就算了,没缺真。

可自从遇上郁鸿明,一切都不一样了。

艾力制药的成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再加上现在生产线已经在装,眼看就要投产。

岳馨馨觉得,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真有可能实现。

剩下的,真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泸县,一个十八线的县城,人口倒是不少,三十万上下,不算多也不算少,但位置偏,经济差,发展一直起不来。

相应的,医疗水平也跟不上趟。

全县只有一家勉强能叫医院的县医院。

其他的,虽然挂着“医院”俩字,其实连卫生所都不如,顶多看看感冒发烧。

就连这家最好的县医院,硬件也寒酸得很。

跟沿海城市的医院一比,怕是连普通二甲都不如。

所以,本地人一旦得了大病,全都往省城跑,再远点的干脆直奔北上广。

病人都跑了,医院哪还有收入?

没钱,就买不了新设备,也请不来好大夫。

恶性循环就这么形成了。

赵玉虎是县医院的院长,最近正为这事愁得头发都快白了。

就在刚才,医院才平息一场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