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上午,项雪终于转醒。

虽然因为还没术后排气,暂时不能吃东西,但人已经清醒过来,还能哑着嗓子喊“爸爸妈妈”,这让项爱国和朱阿姨悬了两的心总算放下了大半。

中午时分,李茂春拎着个粗布包,装着家里最近攒下的鸡蛋,带着女儿李向云匆匆赶到了医院。

在他朴素的认知里,项爱国曾是自己儿子的救命恩人,李向阳帮忙送项雪就医本就经地义,自己既知道消息,自然是一定要赶来医院看看的,不然便失了礼数。

今是星期,学校放假,向云听雪生病住院了,非要跟着来探望。

进了病房,看到雪脸色苍白地躺在病床上,手背上还扎着针头,云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

虽然只相处了短短一,但两个孩子之间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向阳之前去看望项叔叔一家时,还帮她们相互转交过礼物和书信。

父亲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老二,村里通知了,明下午要在镇子上开那个‘致富能手’的表彰会,让你准备一下,跟村长支书一起去……”

“自行车的事儿有着落了吗?”不等父亲完,李向阳就问起了奖励的事情。

“我才了一半……”父亲白了他一眼,“是奖励了个车子,让做好接收的准备!”

得知赵青山当初告知的奖品落实了,李向阳脸上露出了笑容。

“爸,明的会,你也来!”他提高了嗓音,看着父亲道。

李茂春愣了一下,下意识反问道,“给你发奖,我来揍啥?”

“爸,当初我买车的时候就过,回头给你也弄上一辆——到时候你骑着上街,多洋气!”

他看了看父亲刻满皱纹的脸,放缓了声音继续道:

“其实,我早就托人弄到了自行车票,本就想着给您买上一辆。后来可能会奖励,我就一直等着。”

“这辆车,它是政府给儿子的奖项,是咱全家的光荣。但在我心里,它更是儿子给您的奖励!您和我妈,忙活了半辈子,什么苦都吃过,什么罪都受过……就是,一点福都没享……”

医院二层楼的走廊上,李向阳拉着父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爸!往后啊,您就骑上这车,没事了走走亲戚,或者到镇子上逛一逛……好好享几清福,过几自在日子!”

李茂春低着头,默默听着儿子的话,半没有吭声。

李向阳正想问他怎么了,却忽然看见一滴泪水,从父亲低垂的眼眶中滑落,重重砸在了脚下的水泥地上。

这无声的眼泪,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它包含了半生的辛劳、中年的慰藉,以及晚年的希望……

当然,也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父亲,从儿子那里收到的最厚重,也最直击心灵的理解与回报。

次日刚亮,已醒来多时的李茂春,就换上了他昨晚就琢磨好的行头:

二儿子给买的深蓝色中山装用木箱压得笔挺;花白的头发沾了水梳得一丝不乱;脚蹬一双全新的解放鞋——这对于一辈子在土里刨食的他而言,已是最高规格的盛装了!

活了半辈子,这是他第一次踏进挂着国徽的地方。

今的红河镇“致富能手”表彰大会,要在镇人民政府的大礼堂举校

更让他想都不敢想的是:之所以能来,还是沾了他那个半年前还被人戳着脊梁骨、叫作“流光锤子”的二儿子的光。

这时候的会议,远远没有后世那么严格的标准和规格,主席台上铺着红布,摆着几个热水瓶和搪瓷缸子,台下是连排的长条木椅。

条件虽然简陋,但会场里却多了些后世难有的人情味。

后三排没有安排会议代表,坐满了参会人员的家属。

有嗑着瓜子、见惯了场面的领导家媳妇,也有不知道哪个村干部家没人看管的娃娃。

李茂春被儿子安排在一个方便进出的靠边位置,双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膝盖上,眼神里满是敬畏与新奇。

领导讲话、鼓掌、宣读文件……很快就到了表彰环节!

当他看到儿子和二十几位代表胸戴大红花,走上主席台,接受领导颁发的奖状和象征自行车的钥匙时,在这片土地上弯腰劳作了大半辈子的老汉,下意识地再一次挺直了腰板,狠狠地从下巴上揪下了几根胡子……

当然,他肯定不是为了变出什么猴子猴孙,他只是想用这痛感来验证一下,眼前这扬眉吐气的光景,到底是不是在做梦!是不是真的?

让他没想到的是,或许是因为心情太过激荡,那一下竟然没感觉到预想中的疼痛!

这让他更恍惚了……

就在这时,他看见他那身形高大的儿子,径直朝他走来了,在他还迷糊中,将那朵大红花挂在了他的胸口!

这出人意料的一幕,引得不少人回头,会场先是静了一下,随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茂春彻底懵了,活了五十来年,他何曾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这个沉默寡言的农村老汉,再一次湿了眼眶……

项雪在医院住到第四,项爱国就和李向阳商量着想出院。

李向阳本想着让多观察几,顺便给项爱国和朱阿姨也做个全面体检。

可这两口子一总是提心吊胆的,连医院保卫股的例行巡逻,都能让他们惊出一身冷汗,仿佛那身制服是冲他们来的。

懂事的项雪也拉着李向阳的手央求着:“向阳哥哥,我们回去吧,我不喜欢这里……就算不能回山上,去你家也行!”

至于体检,项爱国和朱阿姨更是坚决拒绝。

“向阳,你的心意我们领了。我就是医生,我俩的身体我都清楚……”朱阿姨苦苦笑了笑,“真有毛病,万一登记信息也麻烦……”

见两口子态度坚决,而且胜利乡卫生院也能挂针和换药,李向阳便不再强求。

这时候医院门口已经有了拉饶架子车,到劳动村,按十公里算,两块钱。

确认过这车没拉过死人,李向阳租了一辆,铺上被褥,心翼翼地把项雪放了上去,一行人直奔老晒场。

来也怪,一离开医院,尤其是过了月河大桥,项叔叔和朱阿姨紧绷的神情明显松弛下来,连话也多了些。

这前后鲜明的对比,让李向阳都怀疑他们是不是患了那个“创伤后的什么障碍”……

大哥家里地方宽敞,且往来的人少些,项家三口暂时被安顿在了哥哥家。

哥嫂知道他们是李向阳的救命恩人,没意见不,态度也相当热情。

李向阳刚回到堂屋,想问问父母和洪霞过门还有啥需要准备的不,同村的谢老六来求助,自己家今年种的两亩油菜,快给野物啃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