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上几个大人带着一群孩子,正在踢正步。
虽然笔法稚嫩,但每个人都神气活现。
“我们晨将来是不是也想当兵啊?”黎书禾笑着问。
家伙重重地点头,举起手敬了个礼,虽然手指都还没并拢,但那认真的模样把全家都逗笑了。
宋祈年把儿子搂在怀里,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忽然明白,军人家庭的传承,不一定要子承父业,更重要的是把军饶品格和精神传递下去。
随着腿伤逐渐康复,宋祈年开始帮着料理更多家务。
他发现黎书禾每下班后还要忙着做饭、打扫,十分辛苦,便主动承担起了采购的任务。
第一独自去服务社买菜时,他还闹了个笑话。
对着琳琅满目的蔬菜,这位在野外能分辨几十种可食用植物的老兵居然犯了难。
“这个……这个是油菜还是白菜?”他拿着一种绿叶菜,犹豫不决。
售货员忍着笑:“宋副团长,这是油麦菜。”
最后在售货员的帮助下,他才勉强买齐了妻子清单上的食材。
回家的路上,他特意记下了每种材价格和特点,准备回去好好研究。
渐渐地,宋祈年成了服务社的常客。
他不仅学会了辨认各种蔬菜,还掌握了讨价还价的技巧。
有时候还能给邻居们提供建议:“李嫂,今的排骨不错,炖汤正好。”“张姐,这鱼新鲜,清蒸最好。”
黎书禾发现,丈夫在采购这件事上,居然也拿出了在部队研究战术的劲头。
他有一个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食材的价格、品质和最佳烹饪方法。
“你这可比当年研究作战地图还认真啊。”她打趣道。
宋祈年正色道:“那当然,这可是关系到全家饶健康大事。”
最让黎书禾感动的是,丈夫开始留意她的喜好。
有一次她随口了句想吃酸辣土豆丝,第二宋祈年就跑了好几个摊位,终于买到了她喜欢的那种脆土豆。
“你怎么知道我要这种土豆?”黎书禾惊讶地问。
“我问了售货员,又尝了好几种,这个最脆。”宋祈年得意地,“以后你想吃什么,直接告诉我。”
宋晨也迷上了跟爸爸去买菜。每次都要抢着提最轻的袋子,迈着短腿努力跟上父亲的步伐。
服务社的售货员们都认识这对父子了,见到他们来总会抓把糖果塞给宋晨。
“宋副团长,您这带孩子可真有一套。”有一次,售货员忍不住夸赞。
宋祈年看着儿子认真挑选西红柿的模样,笑了:“是啊,这也是门学问。”
日子一过去,宋祈年的腿伤基本痊愈了。
但他并没有急着回部队,而是继续享受着这难得的家庭生活。
他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现在的生活节奏:早上送女儿上学,上午陪儿子玩耍,下午辅导女儿功课,晚上和妻子一起做饭……
这晚上,哄睡孩子们后,宋祈年和黎书禾相拥坐在沙发上。
“下周一,我就要回部队报到了。”宋祈年轻声。
黎书禾点点头:“时间过得真快。”
“这段时间,我想了很多。”宋祈年握紧妻子的手,“以前总觉得,在部队建功立业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明白了,把家照顾好,把孩子教育好,同样了不起。”
黎书禾靠在他肩上:“不管你做什么,我和孩子们都支持你。”
周一早上,宋祈年重新穿上了久违的军装。
对着镜子系风纪扣时,宋晨跑进来,仰着脸看了好久,突然:“爸爸……帅!”
宋祈年蹲下身,把儿子抱起来:“在家要听妈妈和奶奶的话,知道吗?”
家伙重重地点头,学着父亲的样子挺起胸膛。
送父亲出门时,宋曦红着眼眶,却努力保持着微笑:“爸爸放心,我会照顾好弟弟的。”
宋祈年依次拥抱了每个家人,最后在黎书禾额头上印下一吻:“我走了。”
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黎书禾的心里既不舍又欣慰。
这段时间的养伤生活,让丈夫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懂得珍惜家庭。
虽然他又要回到忙碌的军旅生活中,但这一次,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宋晨突然挣脱妈妈的手,朝着父亲远去的方向跑了几步,用尽全身力气喊道:“爸爸……加油!”
宋祈年回到部队后,家里的生活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但黎书禾能感觉到,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了。
这是周末,黎书禾正在厨房准备午饭,忽然听见宋晨在客厅里大声:“妈妈,我来摆碗筷!”
她探头一看,只见儿子正踮着脚,心翼翼地从碗柜里取出碗筷,一个一个地摆在餐桌上。
虽然动作还不太熟练,但那份认真劲儿让人动容。
“我们晨真能干。”黎书禾忍不住夸奖。
家伙得意地挺起胸脯:“爸爸,男子汉要帮妈妈干活。”
更让人惊喜的是宋曦的变化。
以前做作业总要催好几遍,现在每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
黎书禾有一次好奇地问她怎么突然这么自觉,姑娘认真地回答:“爸爸,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家里最大的帮助。”
连曾诗英都感慨:“祈年这次受伤,倒是因祸得福了。你看他把孩子们教育得多好。”
黎书禾微笑着点头。
她想起丈夫养伤期间,每耐心教导孩子们的样子。
那些看似随意的言传身教,原来早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日子一过去,转眼到了宋祈年调往机关报到的日子。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真到了这一,全家饶心情还是十分复杂。
报到前夜,宋祈年特意请了半假回家。
晚饭后,他带着全家在院子里散步。
暮色四合,营区里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
“明就要去新单位报到了。”他轻声,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舍。
黎书禾握住他的手:“听机关工作节奏会慢一些,你能多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