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时记”官方账号的新品预热宣传《一碗来自青石镇的乡土元气羹》悄然上线,没有像之前那样单纯用文字跟图片来预告,而是换成了一则短短几分钟的宣传片。
镜头缓缓掠过清晨薄雾中青石镇的连绵梯田,阳光为山峦镀上金边。
特写的镜头在村民们带着泥土芬芳的手还有质朴的笑容上停留了好几秒。
镜头记录下学临时厨房里柴火灶升腾的蒸汽,以及孩子们抱着大山药奔跑的欢快身影。
宣传片配合的旁白语调平和却充满温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洒在青石镇的梯田上,薄雾如纱。在这片被时光厚待的土地深处,藏着自然的馈赠——青石镇高山山药。它生长于富矿沙壤,汲山泉,沐日月,粉质细腻,黏液丰盈,自带土地的甘甜。
我们循着泥土的芬芳而来,不仅为寻找食材,更为见证一场用古法唤醒本真的旅程。在村的柴火灶旁,文火慢炖,让山药的温润、糯米的醇厚、红枣的甘甜缓缓融合。
这碗即将与您见面的乡土元气羹,不只是一碗汤。它是一份来自山野的问候,一段关于发现、匠心与温情的故事。我们相信,真正的元气,藏在这份源于自然的本真滋味里。
四月十号,「乡土元气羹」限量开售,期待与您见面。】
#乡土元气羹 #古法新制 #青石镇的礼物 #膳时记新品预告
这条精心制作的宣传片配合着富有感染力的旁白介绍一经在“膳时记”官方账号发布,就迅速在网络上激起了一圈不的涟漪。
内容紧扣“乡土情深”的主题,讲述了这次“发现之旅”的温暖故事。
评论区很快热闹起来了。
“山药不都一个味?搞这么玄乎,又是古法又是乡土的,价格肯定不便宜吧?”
“青石镇?搜了一下,好像是个挺偏的山村,没想到风景这么原生态,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啊,适合去采风拍照!”
“关注‘膳时记’好久了,这次的新品概念好暖!光是看宣传片里那个熬煮的过程就觉得好治愈,期待上市!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味道?”
“我是青石镇隔壁县的!我们那的山药确实好吃!支持老乡,支持优质农产品出村!”
就在网友们热议的时候,在城市另一端一家格调雅致的咖啡馆里。
许铭尧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刷着手机。
当他刷到“膳时记”那条宣传视频时,滑动屏幕的手指停住了。
视频里熟悉的山水轮廓、质朴的乡村画面,尤其是那几个一闪而过的、极具地方特色的老旧建筑角落,让他微微坐直了身体,嘴角勾起一抹感兴趣的笑意。
“雪莉,你看这个。”他把手机转向坐在对面,正口品着咖啡的赵雪莉,“‘膳时记’新品的取材地,青石镇。这地方……有点意思。你看这山势、这水色,还有这些老房子的细节,很有味道,是个搞创作的好地方。”
赵雪莉放下咖啡杯,优雅地接过手机,目光快速扫过视频。她对山水风景的反应平淡,只是淡淡应了句:“嗯,是挺清幽。”
她不像许铭尧就喜欢一些风景山水跟具有年代氛围的老物件。
然而,当她的视线落在视频中段特写的熬羹过程,以及“古法研制”、“乡土元气”这几个关键词上时,那双总是带着几分审视和挑剔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
“山水嘛,哪里都差不多。”她将手机递还给许铭尧,语气依然保持着惯有的冷淡,“不过,他们这次打的‘古法’和‘元气’概念,倒是有点意思。在现在这种添加剂泛滥、快餐文化当道的时代,敢这么旗帜鲜明地强调‘古法’、‘乡土’和食材本味,要么是真正的底气,要么就是虚头巴脑的噱头。”
她轻轻搅动着杯中的咖啡,若有所思地继续道:“铭尧,你知道的,我对所谓的‘网红打卡地’兴趣不大。但我对这家店敢用‘元气’这个词,并且试图把一种家常食材做出‘古法’仪式感的行为,很感兴趣。我倒是想尝尝看,这碗被赋予了这么多故事的‘元气羹’,到底是不是真能喝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许铭尧闻言,挑眉笑了笑,收回手机:“哦?连我们赵大姐都感兴趣了?那看来,我得找机会去尝一尝这碗‘乡土元气羹’了。不定,还真能挖到点宝藏呢。”
网络上的热议在持续发酵,而线下像许铭尧和赵雪莉这样因不同原因被吸引的潜在消费者大有人在。
远在几百公里外的梅州,一家普通写字楼的格子间里,周晓倩正趁着午休的空隙,疲惫地刷着手机。
突然,一条推送映入眼帘——“【膳时记】乡土元气羹,一份来自青石镇的问候”。
青石镇?
周晓倩的心猛地一跳,手指下意识地点开了视频。
那熟悉的乡音像一道暖流,猝不及防地冲破了都市午后的沉闷,让她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
熟悉的山水轮廓、村口的老槐树、甚至三叔公那张布满皱纹却笑容慈祥的脸……
一幕幕画面闪过,每一个镜头都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她仿佛能闻到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听到学下课的钟声。
恍惚间,她好像不是坐在冰冷的格子间,而是回到了那个夏日的午后,在树荫下啃着清甜的黄瓜。
算下来,为了多赚点钱,她已经快三年没回过青石镇了。
她看着视频下方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要去“采风”,有人那里是“世外桃源”,她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又有些心酸。
曾几何时,那片土地是她全部的世界,如今却成了别人需要“发现”的远方。
当初,她就是因为觉得待在老家没发展,看不到未来,才咬着牙跑到城里来打工。
可在这个公司待了几年,每处理的都是些鸡毛蒜皮、重复繁琐的杂事,职位还是一个的普通职员。
事情越做越多,责任越背越重,可工资却像钉死了一样,一分不涨。
她像一只被困在滚轮里的仓鼠,拼命奔跑,却始终停留在原地,看不到尽头。
最近,人事部新来的姑娘偷偷告诉她,公司业绩不好,高层正在讨论裁员方案,让大家“都警醒着点”。
这个消息像一块巨石压在她心上,让她这些一直七上八下,寝食难安。
她不敢提休假,更不敢有任何松懈,每下班后还要假装忙碌地加一会儿班,生怕被领导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这种时刻悬在头顶的利剑,让她连呼吸都变得心翼翼。
伪装出来的勤奋,让她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
此刻,看着手机屏幕里熟悉的家乡,听着那带着乡音的质朴对话,一种难以言喻的乡愁和现实的无力感交织着涌上心头。
而那碗羹汤,在宣传片里冒着热气,对她而言,却像是对另一种可能的生活的无声召唤。
她关掉视频,默默地将手机塞回口袋。
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份汹涌的乡愁也一并关进去。
下午还有一堆报表要处理,主管催促的邮件又来了。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将眼眶里那点湿意逼回去,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冰冷的电脑屏幕上。
只是那颗心,却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那片薄雾笼罩的青石镇梯田,久久无法收回。
屏幕上的Excel表格仿佛变成了纵横的田垄,数字则化作了摇曳的禾苗。
她盯着已经暗下去的手机屏幕,怔怔地出神。
家乡的画面、网友的评论、现实的焦虑,像一团乱麻在她脑海里纠缠。
“晓倩,发什么呆呢?” 旁边工位的同事李姐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压低声音提醒道,“赶紧回神!最近风声紧,领导们黑着脸开会,我听……已经在拟优化名单了。你可别在这个时候走神,被抓到辫子就麻烦了。”
周晓倩猛地一惊,像是从一场不愿醒来的梦里被拽回现实,有些慌乱地坐直了身子,顺手点开一份空白表格掩饰道:“啊……没什么李姐,刚吃完饭有点犯困,愣了下神。”
李姐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同病相怜的无奈:“唉,谁不是呢。咱们这种岗位,对公司来又不是核心部门,活儿杂还不显功,最容易……唉,不了,你自己多当心点。”
她着,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周晓倩还没来得及锁屏的手机,屏幕上暂停的画面正是青石镇那片如画的梯田。
李姐的眼睛顿时亮了一下,好奇地凑近了些:“哟,这地方风景真不错啊!绿水青山的,看着就让人心里敞亮,真惬意。这是在哪儿拍的?看着就让人想去放松放松。”
周晓倩看着同事眼中纯粹的欣赏和向往,心里那股酸涩的感觉更重了。
她勉强笑了笑,声音有些干涩:“就……一个老家的宣传片,随便看看。”
“老家?你老家这么漂亮啊!”李姐更加惊讶了,带着几分羡慕,“真好!哪像我老家,除了楼房就是马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时间休息,出去好好走一走,呼吸呼吸这样的新鲜空气。”
李姐又感叹了几句,便回到自己工位忙碌去了。
周晓倩却再也无法集中精神。
同事李姐无心的话语像针一样扎在她心上。
别人眼中向往的“诗和远方”,恰恰是她拼尽全力想要离开,如今却又在现实挤压下无比怀念,却似乎又回不去的故乡。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疲惫。她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仿佛变成了一片模糊的灰色斑点。
下午的工作成了一场灾难。
一份简单的报表,她反复修改却错误百出,被主管毫不留情地打回三次。
每一次打回都像一记耳光,扇在她本就脆弱的自信心上。
临近下班,主管终于忍无可忍,走到她工位前,敲着桌子冷声道:“周晓倩,你最近状态很差,心思根本没在工作上!再这样下去,很危险!”
这句话,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下班后,同事们都走了,周晓倩却仍失魂落魄地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
她再次点开那个宣传片,眼泪无声地滑落。
她打开购票App,手指颤抖。
回老家的火车要二十几个时,请假绝无可能。
这时,App首页突然弹出“梅州-海时的特价动车票推送,车程只需七个多时。
一个大胆又冲动的念头猛地击中了她:请不到假回青石镇,那我就去海市!去‘膳时记’尝尝那碗‘乡土元气羹’!
这个念头让她因压抑而麻木的心,突然涌起一丝带着罪恶感的期待。她迅速查看排班,后是周六是休息,而周日需值班。
她心一横,决定赌一把。
周六一早去海市,吃完就赶最晚一班车回梅州,周日就能正常上班。
她快速下单买了往返车票,整个过程心跳如鼓,又充满了忐忑。
晚上回到冰冷的出租屋,兴奋褪去,巨大的不安笼罩了她。
这样做真的对吗?
为了一碗羹汤,来回折腾真的值得吗?
就在这时,部门工作群突然弹出主管@全体成员的消息:“紧急通知:总部领导可能周六会临时来视察,周末所有人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待命,不得无故缺席!”
周晓倩的心瞬间沉到谷底,手脚冰凉。
周六!
正是她计划去海市的日子!
在总部领导视察时缺席?
这简直是自寻死路!
退票吗?
她盯着购票成功的短信,内心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挣扎。
一边是岌岌可危、令人窒息的工作,一边是近乎执念的、对故乡味道的渴望。
最终,她咬紧嘴唇,关掉了手机屏幕,没有退票。
这场突如其来的视察,让她的海市之行,从一场单纯的慰藉,变成了一场押上职业命阅豪赌。
周晓倩把手机扔到一边,关灯躺下。
黑暗中,她睁大眼睛望着花板,周六的海市之行,充满了未知的风险。
她不知道这趟任性的奔赴,等待她的将是温暖的慰藉,还是压垮她的职场危机。
她只知道,那趟开往海市的列车,她必须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