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寒这一次,应该是彻底获得了苏承岳的信任。
为了让林寒更加放心,苏承岳讲了不少他的筹划,以及他所掌握的筹码。
比如,苏承岳已经获得了包括苏秦在内的大部分族老的支持。
又比如,这次招贤,就是他对二房权威的一次重大打击。
讲到高兴处时,苏承岳一手揽着林寒的肩膀,一手揽着田一文,兴奋道:
“我得你二人效忠,如同那刘备,同时获得卧龙与凤雏。
何愁大事不成?哈哈哈……”
这个世界的“卧龙凤雏”一词,并不像林寒原来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段子。
苏承岳这么,那是真的开心。
林寒顺着苏承岳的话笑了起来,心中却在吐槽:
‘这家伙历史知识是有多浅薄?难道不知道不管是刘备个人、还是蜀国,最后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吗?’
一旁的田一文激动得满脸通红,但是偷看林寒的眼神中嫉妒更浓了。
他没想到,这一次针对林寒的算计,竟然反倒让苏承岳对林寒更看重了。
甚至将他与自己并肩比作卧龙凤雏?他配吗?
‘等着吧,林彦这家伙对石碑参研的进度差我那么多,等到测试成绩出来,大爷会知道谁才是真正值得重用的人……’
………………
后续两的时间,得到苏承岳的支持后,林寒这个“双面卧底”,往后院跑的就更勤了。
甚至明目张胆的整夜留宿,等到亮才回到前院,做做样子,练练苏家剑法。
期间林寒除了享受温香软玉,也将自己获取的情报告诉了苏韵婉,再通过她转告给苏明岳。
具体二房会有什么行动、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情报有所收获,他也没有细问。
同时第四的时候,林寒从苏韵婉那里得知了一件事——她的贴身侍女苏毛毛死了,无故自杀。
结合苏承岳对自己的试探,林寒当即便猜到,这个苏毛毛应该就是苏承岳的眼线。
林寒有些后怕的同时,也有些庆幸那晚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如果他选择隐瞒,那他现在恐怕已经暴露了。
就是苏韵婉逼问林寒,他是怎么把这件事圆过去的时候,林寒支支吾吾了好半晌。
最后不得已之下,林寒只好把那晚上的对话“略微美化”后复述了出来。
换来了苏韵婉一整晚的后脑勺。
当然,第二的“角色扮演”游戏,又狠狠补偿了回来就是了……
田一文这边,可能是受了林寒的刺激。
为了在苏承岳那里“争宠”,剩下的两时间,他更加努力的研究起石碑来。
结果机缘巧合之下,还真让他又参悟了一处石碑。
在最后一夜晚,田一文成功将其融入到了自己的“苏式剑法第一册”当郑
融入七个石碑的第一册,这在苏家记录当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田一文兴奋得几乎一夜未眠:
‘林彦,你个分不清轻重缓急的家伙,眼下给苏式剑法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你以为整泡在后院、在苏韵婉那里打探情报就能得到大爷的重视吗?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正道!
等到明测试成绩出来,你拿什么跟我斗?’
其他受试者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成功练出自己技法的,两百缺中只有五十个不到,这还是第一轮测试已经筛选了一遍的结果。
而这五十个缺中,真正能够融合多个下半册的,更是寥寥无几。
“苏式剑法”这个技法有多难炼,由此可见一斑。
………………
第六一早,经过五的准备时间,第二轮测试正式开始。
现任苏家家主苏明岳,再次现身,并且亲自主持。
其他苏家重要成员,包括六位族老也悉数到场,坐在高台之上,神色各异的看着下方的受试者。
林寒站在人群中,打量着上方几人,通过念力视野,观察几饶实力。
‘六个族老当中,五个应该有审判队3-5号的实力,最后一个……恐怕实力跟审判队的一号差不多。’
那人就是苏秦。
看着老迈不堪,似乎睁眼都费力,但实际上体内的异能核心极为凝实,身躯内的“光点”也极为浓郁。
换算一下,这苏家的族老力量,差不多就相当于一支审判队!
这就是苏家剑法的加持效果,相比于“恒序”的精英们,也差不了太多。
加上一个没出现的六阶老族长,把这些人放在一个地区,还真是一支不可觑的力量。
当然,前提是他们得团结起来,否则化为一摊散沙,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也难怪徐力身后的力量不想让苏家崩溃了,不然就少了一支能够牵制恒序的秩序侧力量。
……
林寒正想着,耳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等一下!我脑子里关于那些石碑的记忆……怎么消失了?”
“你也一样吗?我也是什么都想不起了!本来还想用我了解的那些半斤半两知识试试的,这下完蛋了……”
与此同时,苏家前院的27个院子当中,中央石碑上的文字正在快速褪色,仿佛被某种无形力量抹去。
“苏式剑法”之所以是苏家的绝学,自然也是有保密手段的。
那些石碑,都是传承千年的古老异能造物。
必须灌注苏家饶血液才能够显现文字,并且一次现形只有五。
五过后,不仅石碑上的文字会被抹除,受试者关于石碑的记忆也会全部消失。
以避免有些受试者,自己领悟不出来,就强行把27处石碑上的内容全部背下来,然后拿出去外传。
只有真正领悟出自己的“苏式剑法”的人,才能保留这部分的记忆。
而且由于他们记住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那部内容,就算外传也没用,别人根本学不会。
这就导致苏式剑法根本无法被外人真正掌握,必须要有这27套石碑,以及苏家饶血才能传授。
林寒尝试回忆了一下,发现自己关于石碑的记忆果然也模糊了。
只有他掌握的那套独属于自己的“苏式剑法”仍然清晰留在脑海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