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北漂小说 > N次元 > 重生1958,扛枪打猎带富全村 > 第131章 冰底下憋着一万条银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1章 冰底下憋着一万条银龙

腊月二十三,月光裹着寒气渗进寒潭,林英指尖刚触到水面,玉坠便像被火燎了般烫得她缩回手。

她望着潭中自己的倒影,睫毛上凝着的冰碴子闪着细碎光,这是她连续第七夜在潭边守着了。

昨夜从钻探点取回的水样还装在铜壶里,她解下腰间布包,将水缓缓倒进潭边的净化池。

清水落进池面的瞬间,她瞳孔骤缩,本该立刻变得清冽透底的池水,此刻竟浮起一层灰雾,像被揉皱的绢帕。

“怎么会?“林英蹲下身,指尖浸入池水,凉意顺着血脉往骨头里钻。

上回勘探队的钻机震得冰面开裂,她怕寒潭灵气外泄,特意用空间雾气裹住支架,可现在连净化后的水都弱了......

潭底突然传来闷响,像是无数细流撞在青石上。

林英猛地直起腰,水花溅在鹿皮裤上,冻成晶亮的冰珠。

她想起前日王婶来讨水,瓮里的鱼不再活蹦乱跳;想起春妮偷偷,李有田把队里的鱼窖锁得更紧了——原来不是个例。

“脉动......“她低声重复着潭底那夜的低语,忽然抓住池边的青石板。

潭水的“活“从来不是静止的,就像她当年在边境追毒贩时见过的暗河,表面平静,底下却翻涌着千军万马。

寒潭是根,可光有根不够,得让根扎进千家万户的瓮里,让水脉自己“动“起来。

林英的呼吸在寒夜里凝成白雾,忽然扯下鹿皮斗篷扔在石凳上。

靴底磕在青石板上发出脆响,她一步步踏进寒潭,刺骨的寒意瞬间漫过腿。

潭底的青石纹路随着她的动作缓缓亮起,那些缠绕如藤蔓的符纹,她重生以来见过无数次,却始终不敢触碰,这是空间最深处的秘密,原主记忆里“碰了会遭谴“。

“谴?“林英咬着牙,指甲掐进掌心,“我连毒贩的枪子都挨过,还怕什么谴?“她咬破食指,血珠坠进潭水,符纹突然如活物般窜动起来。

空间的时间流速开始扭曲,她感觉有大团雾气裹住自己,外界的一息,这里已过了三刻。

当她攥着拓好符纹的玉膜浮出水面时,后颈全是冷汗。

陶窑的火光从空间出口透进来,她这才惊觉自己在潭里泡了整整一夜——老陶该等急了。

“英子!“陈默的声音混着灶火的噼啪声撞进屋子时,林英正用炭笔在牛皮纸上画水脉图。

她抬头,见他抱着蓝花瓷罐,袖口沾着灶灰,发梢还凝着冰碴子。“你昨儿又没回屋睡?“他把瓷罐放在桌上,掀开盖子,参香混着鸡肉的鲜气“腾“地冒出来,“王婶给的老母鸡,我加了半根野山参......“

林英这才觉出饿来,她舀了一勺汤,温度刚好不烫嘴。

陈默蹲在她身边,目光落在桌上三口陶瓮上,最大的那口瓮壁泛着幽蓝微光,像把寒潭的月光烧进了陶土里。

“你在造'活水'?“他轻声问,指尖轻轻碰了碰瓮身,“我昨儿去窑厂,老陶这纹路比之前多了七道弯。“

“靠山屯三百户人家,不能只靠我这一口潭。“林英放下汤碗,炭笔在纸上画出分叉的水脉,“每口瓮都是个根须,扎进冰下,扎进河底。

等开春冰化了,这些根须连起来......“她忽然笑了,眼尾的冰碴子在晨光里碎成星子,“那时候,山脚下的每口池塘都是活的。“

陈默望着她发亮的眼睛,喉结动了动。

他从怀里掏出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封皮上写着“靠山屯命脉账“:

“那我来记,哪口瓮去了张猎户家,养了多少鲫鱼苗;哪口给了王婶,治她男饶咳血病用了多少水......“

他翻开第一页,字迹工整得像刻上去的,“等将来县里来查,咱们有账可依。“

林英的手顿在炭笔上。

窗外传来陶窑的轰鸣声,老陶的大嗓门跟着炸进来:“英子!新瓮出窑了!“

林英站起身,鹿皮靴跟敲在青砖上,回头对陈默笑:“记细点,将来要让全省的人都看这本账。“

春妮是在晌午溜进林家后院的,她抱着一捆松枝,眼睛却盯着窗下的三口瓮。

日头正毒,瓮身的幽蓝微光却更明显了,像有萤火虫在陶壁里飞。

她心跳得耳朵发响,摸出藏在袖里的破陶片,这是她趁老陶不注意从窑厂捡的,边缘磨得锋利。

“嘶......“陶片刮过瓮底纹路时,她倒抽口冷气。

等拓好的纹路显现在陶片上,她差点叫出声,那些弯弯曲曲的线,竟和她爹藏在箱底的“镇河符“有三分像!

她手忙脚乱把陶片塞进棉袄里,松枝掉了一地,刚要弯腰捡,就听见前院传来她爹的吼声。

“林英!你当生产队是摆设?“李有田的烟杆敲在门槛上,“私传神水,动摇统管!要是全县都学你,水权乱了套,出了事谁担着?“

林英正擦着猎刀,头也不抬:“李队长,你管的是渠,我救的是命,王婶男人咳血那晚,你那口锁着的公用水瓮在哪?“

她抬眼,目光像淬了冰的刀尖,“你去问问王婶,是要统管的死潭水,还是能救人性命的活泉水?“

李有田的烟杆停在半空。

春妮缩在院角,看见他脖子上的青筋跳了跳,最后“哼“了一声摔门出去。

她摸着怀里的陶片,忽然想起昨夜自家冰窖里的鱼,那两条瘦得只剩骨头的鲫鱼,今早竟在缸里翻着银鳞追来追去,尾巴拍得冰碴子乱飞。

腊月二十六的雪下得急。

赵干事裹着军大衣冲进村时,眉毛上全是雪沫子。

他抖着手里的电报,声音盖过风声:“省里资源协调会,正月初八!点名要咱们派代表讲生态水产!“

李有田立刻挤到前面,腰板挺得笔直:“我是生产队长,自然我去!“

“老周从县里来的信。“赵干事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他林英有'活水技术',要现场演示。“

他扫了眼李有田发黑的脸,把信往林英手里一塞,“县水利局的章都盖了,你准备准备。“

当夜,林英踩着齐膝深的雪,挨家挨户送瓮。

十口新烧的寒泉瓮装在爬犁上,陈默在前头拉,她在后头扶。

张猎户家的闺女扒着门框,盯着瓮上的光直咽口水:“英姐,这瓮真能让冰下的鱼活过来?“

“腊月三十前凿冰放瓮,七日之后看鱼跃冰。“林英摸了摸闺女的头,把瓮塞进她家冰窖,“记着,瓮底要朝上,让符纹对着河心。“

雪越下越大,她站在村头望着黑黢黢的山林。

玉坠突然在胸前震动,潭底的低语混着风声钻进耳朵:“脉......动了......“

远处传来狗吠,不知谁家的灯笼亮了,红光照在雪地上,像溅开的火星。

林英裹紧鹿皮斗篷,呼出的白气里有了年味……

可她知道,真正的热闹,要等到腊月三十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