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北漂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北漂小说 > N次元 > 佞娇 > 第225章 力保太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猛地咬紧牙齿才没让自己失控,但急促的呼吸还是清楚的在地牢里回响,所有人都安静的看着他,连杨慎也没催促。

“潘延庆。”他念出了自己日日夜夜都不敢忘记的这个名字,地牢里其他人面色都是一变,只有杨慎面色平静,没对他念出来的名字做出任何反应。

回忆起往事,孟骁整个人险些被痛苦和后悔撕碎:“我求援,他他...会尽快驰援,但兵马不足,要我向京城求援,给了我一封亲笔书信,可我一到京城就被捉拿下狱,严刑拷打,最后他们拿着我的口供,宋家通敌,我是来求援的,求援的。”

“你是宋家通敌一案的人证,为何还能活着?谁在保你性命?”这是杨慎最想不通的一点,按理,宋家一出事,那就不能留下活口才对。

孟骁却不话了。

看出他的顾虑,杨慎直接道:“你若是无法解释清楚这一点,那这件案子随时都会被人翻供,我今日来见你,那些想置你于死地的人肯定会心生警惕,我们无法确定你还能活多久,你要是不,这就是疑点,等查清又要等许多日子了。”

孟骁依旧沉默,他面色纠结,看得出他非常痛苦。

“我可以向你保证,不会波及到当年保你的人。”

有了他的保证,孟骁这才道:“狱丞孙兴,牢中犯人众多,把我丢进了死牢。”

“孙兴?”杨慎实在没想到会是这个人:“孙兴死了,前两个月刚寿终正寝。”

孟骁一愣,立刻重重磕了四个响头:“恩公好走。”

杨慎没理会他的动作,只:“死牢不同于别处,这里的犯人连畜生都不如,把你划入死牢,那任何人想杀你都难于登,只是去年,你为何能逃出去?”

“有人丢了把钥匙给我,我就出去了。”孟骁依旧跪在地上,话时依旧有些结巴:“我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抓回去,所以我就想去找潘延庆,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他家门口,这样,肯定会有人怀疑我和他有关系,可我对京城不熟,抓了好几个人打听,我都没有找到他们家。”

到最后,他无助的笑了起来。

杨慎能理解他的心情,好心道:“其实抓你的地方,离他们家已经很近了。”

“真的?”孟骁猛地燃起希望。

可是当时,大理寺并没有关注过这件事。

这话杨慎没有出来,而是继续问:“当年那封信里写的什么,你可知道?”

“不知道。”孟骁神色阴郁了下去。

“那你为何会去向潘延庆求援?又为什么会听他的安排来京城呢?难道你不知道自己的模样与汉人差别很大,贸然来京肯定会出事吗?”

孟骁看过来:“他曾去过边城好多次,与我岳父相谈甚欢,我岳父夸他少年英才,我们两处曾多次驰援对方,所以我才会向他求援,他情况紧急,催促我上京求援的时候我也犹豫了,可他,这种事不能委托旁人,务必由我亲自上京明情况,朝廷...朝廷才会支援。”

“你是宋俞的丈夫,求援这种事,为何会是你来做?负责传令的旗官呢?”

孟骁低着头,记忆又回到了多年前的边城:“胡人围城,求援的士兵根本出不去,我本就有胡人血统,又因身份原因,对胡人十分了解,所以只有我顺利出城求援。”

“即是求援,你身上肯定有信物吧。”

他神色更是痛苦:“有,是俞手写的信件,可是那封信,却成了宋家的罪证。”

“信上写了什么?”

孟骁扶住头,艰难回忆:“记不清了,好像的是胡人进犯,边城危急,请速速支援的话。”

“如果写的是这些,那不可能成为罪证。”

孟骁的表情更痛苦了:“我记不清了。”

严刑拷打后没死,在死牢关了那么多年也没疯,只是记不清信上的内容,杨慎并不觉得这很过分。

他换了个话题:“你知道宋娇活着呢?”

“不知道,他们告诉我宋家死完了,俞的尸体还被胡人带走了,他们会羞辱她,连尸体都不会放过....”浑身颤抖,急促的呼吸了好一阵都没压住翻腾的情绪。

他心里只关心宋俞,所以杨慎忙道:“宋俞的尸体没被带走。”

孟骁诧异的看着他:“真的?”

“真的。”

孟骁痛苦的来源被稍稍抚平:“有坟茔吗?”

“没樱”

他垂眼,沉默了好久才开口:“没事,她本就爱自由,坟茔会困住她的。”

杨慎问道:“你还有什么想的吗?”

“当年对我严刑拷打的大理寺卿,叫王澍,他和潘延庆勾结,伪造口供,歪曲事实,请治他的罪。”

杨慎起身:“大理寺会秉公办案的。”

孟骁没有应声,纵使对大理寺早已经不抱希望,但是任何一个能为宋家翻案的机会他都会抓住。

“想见见宋娇吗?”

孟骁摇头:“不见了,还请尽快查清楚宋家的案子,别给孩子拖了后腿,她该和俞一样,做个风光的女官,平平安安。”

杨慎没再多,离开地牢时还一脸严肃的交代狱卒:“人若死了,拿你是问。”

“是。”狱卒顿时吓得不轻。

根据孟骁的口供,杨慎带着人连夜核对所有的卷宗,把当年沿途驿馆的记档都全部翻了出来,确定孟骁当年入京是具体时间。

准备多日,于早朝上,杨慎奏禀。

根据证据陈述完毕,整个朝堂鸦雀无声,长平侯和王澍都不在,以至于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太子身上。

明帝的神色晦暗不明,他叫嚣过很多次要废太子,但事情一次次搁置,他不信这些人不知道他的心思。

明知故犯,这是挑衅。

“王澍伪造罪证,使忠臣蒙冤,实在可恶。”明帝的目光在所有人脸上逡巡而过:“传旨,王澍斩立决,王家其他人,按律流放,至于长平侯,未有确凿证据证明其与王澍勾结,暂不问罪。”

这样的结果很多人不满,谁都能看出来明帝在保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