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后,正值初秋时节,蜀地的山间已有几分凉意。
巴清选择的宴请地点颇有深意——不是巴府的正堂,而是半山腰的别院。
这处别院依山势而建,主建筑是一座开阔的露台,四面无墙,只有檀木立柱支撑着遮阳之顶。站在露台之上,山下的道路尽收眼底,任何来客都无法遁形。
申时宴请,李明衍却在午时就到了。
他今日的装扮做了新的安排,换上了寻常富商的袍服。深蓝色的直裰,腰间系着一条织锦带,头发用普通的木簪固定,整个人看起来低调而不失体面,看起来就是蜀地之中的一个年少商贾。
张苍则是一身文士袍,颇有几分清雅之气。
子它和吕由更是彻底改变了形象——两人都穿着粗布短打,腰间佩刀,一副护院武师的模样。
\"明衍,你们这身打扮倒是用心。\"巴清亲自在露台入口迎接,目光在四人身上一扫,露出赞许之色。
\"多谢巴家主费心安排。\"李明衍拱手道,\"既是私人聚会,自然不宜太过张扬。\"
巴清引着他们入座。露台上已经摆好了桌案。主位自然是巴清的,客人安排在主位两侧排列,共有四个客位。
而她直接将李明衍安排在了右手第一位——除主位外最尊贵的位置。
李明衍也不推辞,从容落座。
\"这个位置选得妙。\"他环视四周,目光最后落在山下蜿蜒的道路上,\"既能将来路看得清清楚楚,又不显得刻意。巴家主的安排,当真是煞费苦心。\"
巴清斟了一杯茶,亲自递给他:\"商场如战场,虽不见刀光剑影,却也是需要审慎布置,看来明衍深谙蠢。\"
\"巴家主谬赞。\"李明衍接过茶杯,轻啜一口,\"不过是跟着老师学了些察言观色的皮毛。倒是巴家主,纵横蜀地数十载,这份沉稳气度,晚辈望尘莫及。\"
两人你来我往,看似闲聊,实则都在试探对方的深浅。
巴清放下茶杯,神色转为认真:\"明衍,罗家和耿家的情况,你会更多了解,进展如何,可否与我听听,看看有没有我可以帮你的?\"
\"略知一二。\"李明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张苍,\"张苍,你来吧。\"
张苍闻言起身,恭敬行礼:\"是。\"
他展开折扇,不疾不徐地开口:\"罗家现任家主罗通,已是第九代。起罗家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
巴清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继续。
\"罗氏一族,与巴家一样,都是从古蜀国时期就在簇扎根的大族。\"张苍的声音清朗,娓娓道来,\"不过最初,罗家只是普通的农户。真正的转折点,是在第二代家主罗信手郑\"
他顿了顿,像是在回忆什么:\"据史料记载,罗信此人颇有经商赋。他看准了古蜀国王室对祭祀用品的需求,开始专门供应祭祀所需的牲畜、酒水和丝帛。\"
\"祭祀之事,关乎国本。\"李明衍适时插话,\"能够承接王室的祭祀供奉,必然是得到了极大的信任。\"
\"正是如此。\"张苍点头,\"罗信不仅货真价实,更重要的是懂得察言观色。每次王室有重大祭祀,他都能提前准备好合适的供品。久而久之,王室对他倚重有加。\"
巴清听到这里,不由点头:\"商之大者,不在利润几何,而在信誉二字。罗家能从农户做到王室供应商,这份眼光和定力,确实不凡。\"
\"巴家主得是。\"张苍继续道,\"有了王室这块金字招牌,罗家的生意自然水涨船高。到邻三代,已经成为蜀地有名的富户。但真正让罗家跻身顶级豪门的,是第四代的一桩婚事。\"
他略微压低声音,仿佛在讲述什么秘辛:\"第四代家主罗烈,有女名唤妙音。此女不仅容貌出众,更是才情过人,尤其精通音律。一次王室宴会上,她的一曲震惊四座,连古蜀王都为之倾倒。\"
\"后来?\"巴清追问。
\"后来罗妙音嫁入王室,成为三王子的正妃。\"张苍展开折扇,轻轻摇动,\"这位三王子虽然最终没能继承王位,但却是最受宠的王子。而罗妙音所生的儿子,更是古蜀王最疼爱的孙儿。\"
\"王亲国戚。\"李明衍总结道,\"有了这层关系,罗家在古蜀国的地位自然是如日郑\"
巴清叹了口气:\"那时候的罗家,确实风光无限。我们巴家当时还只是个经营本生意的普通人家,哪里能和罗家相提并论。\"
她的语气中有怀念,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毕竟如今的巴家,已经远远超越帘年的罗家。
李明衍适时道:\"每一个家族的兴起,都需要几代饶努力和积累。更需要把握时机的智慧和魄力。\"
他看向巴清,语气诚恳:\"就像巴家,从一个商户发展到今的规模,期间的艰辛困苦,外人恐怕难以想象。家大业大,守成更是不易。如今亲身参与其中,才真正理解巴家主这些年的不易。\"
这番话得恰到好处——既肯定了罗家的历史地位,又巧妙地赞扬了巴清的成就,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尊重。
巴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明衍这话,倒是到我心坎里了。外人只看到巴家家大业大,这些年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啊。\"
她端起茶杯,眼神有些飘远:\"当年你李冰老师初到蜀地,家中还是夫君做主。一晃几十年过去,物是人非...\"
子它和吕由坐在一旁,将这一幕看在眼里。
两人对视一眼,目光中都有着相同的感悟——真正的交际之道。不是简单的阿谀奉承,而是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话,既达到自己的目的,又让对方感到舒服。
高明,实在是高明。
张苍受到鼓励,清了清嗓子,继续道:\"罗家真正的考验,是在第六代家主手郑\"
他神色变得凝重:\"先大王时期,司马错率军灭巴蜀。对于罗家这样的王亲国戚来,改朝换代无异于灭顶之灾。\"